中華文化里的一個絕特傳統(tǒng):詩書畫“同品”或“一律”。其相似與相關性為士人的靈情才智所創(chuàng)發(fā),其思想依據(jù)是儒道釋的人生哲學,其表達推力則是真切的生活感受和深刻的價值追尋。他們“內修心而外益世”、“抒胸臆以振斯文”,所謂“體道藝之合、究圣哲之蘊”,以茲陶鑄著自身性情,同時堅確了文化信念。今天重檢詩書畫的傳統(tǒng),或重理前哲往行的墜緒,其重要性也許就不僅是標榜其“三位一體”的結構表征,也并不專在宣導“三絕擅美”、“數(shù)器兼材”的藝林佳話,更為迫切的,則是照察背后的思想支撐、重建自尊的文化認同、開拓更廣的精神疆域?!霸姇嬋^”實貫通著“天地人三才”,它是文學藝術,更是文化思想,是“共成化育”的道養(yǎng)心養(yǎng),而非顧影自憐的“表現(xiàn)”“再現(xiàn)”,與時下的通尚定論絕類離倫。所謂“人文化成”,尤當從此悟入。我們的想法是:文化價值和個人經驗當能順逆互用,現(xiàn)代意識和古典情懷亦非水火不容,這需要理解之同情,而非觀念之教條。其中的困境、矛盾、張力都標示著新途軌、敞開了大視域,引人入勝、發(fā)人深省。而《詩書畫》就行進其中,印證藝術與文化的生成,倡導思想和學術的互動,致力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融通,尋找不同方式,探究一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