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一家子在芝加哥食品工廠干活的立陶宛新移民,領頭的叫約吉斯,他們有個共同的 名字——“美漂”。處境:背著沉重的房貸,還要交利息、房屋修理費……一周工作幾十個小時,忍受著屠場里無處不在的空氣污染,拿生命換錢。工作:為了活下去,時不時把良心零敲碎打地賣了,或者打包出售,只要自己能活下去,顧不上管自己生產的東西會不會吃死人。同伴:為了吃不飽餓不死的職位,相互排擠,從下屬刮來的油水,又被上面收走,每個人身后都有條鞭子,叫做:工作效率。生活:辦個婚禮欠了一屁股債的,沒錢買房沒法結婚的,忍受不了離家出走的,男人坑蒙拐騙、政治投機,女人逼良為娼、沉迷毒品,孩子早早成了小流氓。老板:榨干一批工人再換一批,政府是自家開的,流氓黑社會是自己雇的。命運:老婆死了,老爸死了,兒子死了,房子沒了,工作丟了…… 一百多年前,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寫了一本震驚美國的書,這本書第一次告訴美國人:你看看你每天吃的都是什么東西?!厄普頓?辛克萊和自己的中國同行夏衍一樣,親身到屠宰廠“潛伏”了七個星期,親眼看見病豬肉、化學染劑、死老鼠、不能吃的邊角料,甚至是工人尸體,是怎么被做成各種各樣的肉制品,銷往全國各地乃至國外。他還看到了行業(yè)寡頭和政府勾結,政府和黑社會勾結,黑社會和行業(yè)寡頭勾結;看到了時刻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工人,他們隨時可能被吃得骨頭渣子都不剩。厄普頓?辛克萊如實把這一切記錄下來,直接引發(fā)了美國公眾對食品安全和衛(wèi)生的強烈反應,也最終驚動了美國政府,直接推動了《純凈食品及藥物管理法》的通過和美國食品和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成立。后者在之后的百年成為美國食品安全的守護神。這種社會效果如此之好,以至于作者后來自己調侃說:“我想打動公眾的心,卻不料擊中了他們的胃”。這是一本關于命運和抗爭的書,看完之后,也許你也會發(fā)出這樣的怒吼:為什么他×的我非得吃這些垃圾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