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兩堤三島
No.1 唐宋元明清,一群藝術家900年穿越之作
No.2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No.3 日本有17條“西湖堤”
No.4 煙柳畫橋蘇堤景,“西湖十景”居榜首
No.5 想做白堤柳,得有“2.5米分叉點”
No.6 印月的三潭,原本是種菱的界域
No.7 張岱湖心亭看雪,風月無邊
No.8 阮公墩,筑成一座“生態(tài)島”
錢塘門遺址,見證“三面云山一面城”
No.1 金庸先租,7個字概括西湖
No.2 錢塘門守望城與湖的界線
No.3 磚砌的吲洞門,見證宋代繁華
No.4 趙構去孤山,走的就是錢塘門
No.5 占來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林和靖,隱入湖光山色間
No.1 教世界讀懂一個中文詞匯:詩情畫意
No.2 中國隱逸義化,精神遍及日韓
No.3 梅妻鶴子布衣,此人就是林和靖
No.4 記錄西湖的文字:1800萬字
藏書樓里的西湖文化印跡
No.1 相隔126年,文瀾閣二度大修
No.2 乾隆七大藏書樓,僅文瀾閣書閣并存
No.3 藏書樓都造六間屋,只為防火
No.4 只見光緒書柜,不見乾隆桶木小書盒
No.5 這座藏書樓,亭臺樓閣江南味兒
No.6 天一閣,數百收藏錄入《四庫全書》
No.7 一部巨著的百年顛沛流離
No.8 西泠印社,文化西湖又一力證
保俶塔雷峰塔,見證吳越王大義歸宋
No.1 郊壇,吳越王的皇帝夢
No.2 重農商興水利,吳越杭州“富甲東南”
No.3 錢氏家訓:國為重姓為輕
No.4 保傲塔,一千年前長得像六和塔
No.5 今日湖邊雷峰塔,其實是個“保護罩”
千年嘆與贊,六和塔的前世今生
No.1 梁思成和《杭州六和塔復原狀計劃》
No.2 飛檐翹角的樓閣式塔,大有講究
No.3 仙女磚雕,宋代典籍就有記載
No.4 取名“六和”,或寓意“納土歸宋”
No.5 前塔后院,那兒還有開化寺遺址
N0.6 乾隆爺幫忙,六和塔找回圍墻
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No.1 仗義獄卒,“偷”出岳飛遺體
No.2 岳母刺字:盡忠報國
No.3 “碧血丹青”牌坊,才是岳廟首道大門
No.4 岳廟現存格局,修復于清代
No.5 壯懷激烈,千古傳唱《滿江紅》
飛來峰靈隱寺,珍貴造像慈悲含笑
No.1 保護飛來峰造像,比修龍門石窟還難
No.2 345尊唐宋元明清造像,風格各異
No.3 保護雙塔雙經幢,現代科技護航
No.4 靈隱,居南宋“五山十剎”榜眼
漫步中山公園,尋覓兩代清帝行宮
No.1 青石板路下,埋著清行宮遺址
No.2 當年乾隆行宮,比中山公園大一倍
No.4 風雅乾隆,為行宮題詩40首
龍井,茶人茶農和茶事
No.1 保護龍井“群體種”,呼聲迭起
No.2 遺產地茶農,立志傳承西湖文脈
No.3 辨才法師,龍井茶鼻祖
No.4 龍井茶事,興于唐盛于宋
No.5 茶禪一昧,源起西湖
No.6 移花栽樹,重現古詩中的風月西湖
西湖十景,升華了的“題名景觀”
No.1 杭州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造“題名景觀”概念
No.2 中國傳統(tǒng)景觀,晴合“天人合一”
No.3 西湖十景,自然與人的聯(lián)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