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與得雖是反義,卻是一物的兩面。相伴相生,相輔相成。關于舍得,佛家認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樣:道家認為:舍就是無為,得就是有為,即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儒家認為:舍惡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現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實人生就是一個舍與得的過程,人們常常面臨著舍與得的考驗。功過成敗。皆在取舍之間:喜怒哀樂,多由“舍”與“得”之間的艱難抉擇而生。在人生旅程當中,要如何抉擇、如何取舍,是一門很大的學廊。你若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機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中國人講究“退一步海闊天空”。講究“有舍才有得”,講究“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講究“拿得起和放得下”……古人所總結的人生哲學告訴我們一件事情:人生是可以迂回前行的。學會舍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迎接生活的轉機,放棄拖累我們的牽絆,我們才可以輕松地走自己的路,才可以登得高、行得遠,看到更多更美的人生風景:懂得舍棄,才能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更加充實、坦然和輕松,讓我們對生活中的擁有與失去看得淡泊一點。讓自己的生活輕松愉快。如果太貪心??傁氲玫胶芏嘤譄o法面對失去,那會讓你疲憊不堪。并逐漸失去人生的樂趣。人生,當于舍與得的平衡中尋求和諧完美。擁有了正確的舍得心態(tài),真正地領悟生活。我們才能夠把握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