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中國哲學研究方法考察
第一節(jié) 關于方法
第二節(jié) 各種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 對古典研究方法的反思
二 考證方法
三 分塊式研究
四 階級分析和社會背景分析方法
五 辯證方法
六 西方哲學的方法
第三節(jié) 思想的特性
第一章 論莊子思想的性質
第一節(jié) 莊子的思想不是任何一種“主義”
一 莊子是否唯心主義者?
二 莊子是唯物主義者嗎?
三 莊子是懷疑主義者嗎?
四 莊子哲學是詭辯論嗎?
五 莊子是相對主義者嗎?
第二節(jié) 定性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章 莊子思想的不同層次及其作用
第一節(jié) “相對性”的作用
第二節(jié) 道的作用
第三章 莊子的“道”以及今人對它的誤解
第一節(jié) 道的含義
第二節(jié) 道的意義
第四章 莊子對人類之“知”的批判
第一節(jié) 《齊物論》的主題是批判人的概念式思維
第二節(jié) 通過知的途徑不能達于真理
一 “知”使人類生活于可悲的境地
二 通過彼此、是非的爭辯不能達到真理
三 通過概念的辨析不能達于道
四 通過概念和語言不能說清楚道
五 物性無常,不存在共同的標準
六 物化無常,人不能知其所以然
第三節(jié) 不知之知是最高的知
第四節(jié) 絕圣棄智
一 智慧擾亂了人心
二 智慧是中性的
三 以“小國寡民”限制人的“知”
四 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第五節(jié) 莊子對人類智慧批判的意義及其存在的問題
第五章 我非我有:無可奈何是人生的終極狀態(tài)
第一節(jié) 有用與無用是不確定的
第二節(jié) 福與禍不可預料
第三節(jié) 死生無關乎己
第四節(jié) 名與利是人所不能控制的
第五節(jié) 以無限消解有限
第六節(jié) 我非我有
第六章 無為思想的意義
第一節(jié) 道之無為
第二節(jié) 無為,個人無奈的選擇
第三節(jié) 君主無為的意義
第四節(jié) 柔弱中隱含著強大的力量
第五節(jié) 無為思想中存在的問題
第七章 莊子思想的當代性及其存在的問題
第一節(jié) 莊子思想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jié) 莊子思想的特性與《莊子》的不可研究性
第三節(jié) 莊子思想的當代性
附錄一:中國哲學的強解釋學特征
一 創(chuàng)建中國解釋學問題的復雜性
二 中國哲學的強解釋學特征
三 西方哲學的弱解釋學特征
四 結論
附錄二:境域中的非境域性
一 境域構成說不能消解二元化
二 境域構成說不能消解主體性
三 認識論也是不能消解的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