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1. 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1956
閱讀《穆迪手冊》,發(fā)現被大眾忽視的股票價值,大量收集,實現超常收益。
2. 共富誠信銀行1958
以5倍市盈率買入一家銀行的股票,成為第一大股東。
3. 桑伯恩地圖公司1958
如果公司持有的證券價值遠超股價,如何實現價值?
4. 登普斯特制造公司1956—1963
對于凈營運資本遠超市值的三流公司,如何投資?
5. 德州國家石油(套利)1962
在公司被收購中,買入債券和股票,實現確定性的短期套利和高收益率。
6. 美國運通公司(第1次)1964
投資思想從單純“撿煙屁股”逐步轉向“關注公司競爭優(yōu)勢”的開始。
7. 多元零售公司1966
“好價格買入普通公司”的煎熬。
8. 伯克希爾. 哈薩維1962
如何把“煙蒂”逐步轉變成一個創(chuàng)造投資神話的平臺?
9. 藍帶印花公司1968
在危機中買入被嚴重低估的公司股票,關鍵是如何評估公司的價值。
10. 喜詩糖果1972
夢幻般的偉大的投資對象,像亞當和夏娃一樣生養(yǎng)眾多。
11. 華盛頓郵報1973
對于具有長期競爭優(yōu)勢、管理良好的公司,在公司陷入危機時投資。
12. 政府雇員保險公司GEICO1951、1976
對于難以差異化的產品,流程造就的低成本形成了持久競爭優(yōu)勢。
13. 內布拉斯加家具店1983
傳奇而強大的B夫人。
14. 斯科特-費策爾1986
一家100%分紅的增長型公司。
15. 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1986—1999
對管理層放心,且非??春眠@種輕資產近乎壟斷的商業(yè)模式。
16. 所羅門公司1987
危難時刻,親自出馬,力挽狂瀾。
17. 可口可樂1988
強大的品牌構成的持久競爭優(yōu)勢,將創(chuàng)造非常充沛的現金流。
18. 阿克塔公司(套利)1981—1988
高確定性的套利交易,外加一個大紅包。
19. 房地美1988—2000
金滿缽滿后,何以在金融危機前全身而退.
20. 吉列剃須刀1989
用可轉換優(yōu)先股投資優(yōu)秀公司,既安全又收益豐厚。
21. 富國銀行1990
危機當前,為何投資1倍市凈率的銀行股?
22. M&T銀行1991
從可轉換優(yōu)先股入手,買入銀行股。
23. 美國運通(第2次)1991
一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高爾夫球。
24. 中美能源1999
為什么投資受管制的資本密集型公司?
25. 亞馬遜公司債2002
如何通過投資垃圾債實現高收益?
26. 中國石油2003—2007
低估、原油、外匯,甘蔗從頭吃到尾。
27. 股指期權2004—2008
為什么投資高風險的金融衍生品?
28. 德克斯特鞋業(yè)1993
巴菲特自認為最糟糕的一筆投資。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