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60年代,長工陳挺洪夫婦從山西逃荒到河南下雁門村,巧遇陳家族長,便在村里的土窯安頓下來。1918年,陳家子孫陳懷臻立志發(fā)奮讀書,成才報國,步行千里進京趕考。陳懷臻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后,成為著名教授,后不得已棄文從商。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投身救國,成了掩護北平地下黨和太行山游擊隊的大紅儒商。小說通過對大儒商陳懷臻近半個世紀追尋“中國夢”的描寫刻畫,意在表現“家族命運是和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的”“有國才有家”這一歷史真理。小說刻畫了大批典型人物,如清宮大太監(jiān)、綠林好漢、古玩商人、京劇名角等,再現了一段沉鉤往事和恢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