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符號約定
第1章 導論
第2章 時空結構與彭羅斯圖
2.1 時空結構
2.2 彭羅斯圖
2.3 閔可夫斯基時空的彭羅斯圖
2.4 施瓦西時空的彭羅斯圖
2.5 弗里德曼-羅伯遜-沃克時空的彭羅斯圖
2.6 德西特時空的彭羅斯圖
第3章 時空對稱性與基靈矢量場
3.1 李導數
3.2 基靈矢量場
3.3 一些重要時空的基靈矢量場
3.3.1 閔可夫斯基時空
3.3.2 2維球面
3.3.3 施瓦西時空
3.3.4 穩(wěn)態(tài)軸對稱時空
3.3.5 k=0的弗里德曼-羅伯遜-沃克時空
3.3.6 k=±1的弗里德曼-羅伯遜-沃克時空
3.4 共形基靈矢量場
3.4.1 共形基靈矢量場
3.4.2 幾種常用時空
3.4.3 常用時空之間的共形關系
3.4.4 有關流形拓撲的一個注
第4章 真空和粒子
4.1 博戈留波夫變換
4.2 閔可夫斯基背景流形上的??吮硐?br />4.2.1 慣性系中的量子場論
4.2.2 倫德勒坐標下的量子場論
4.2.3 轉動坐標系中的量子場論
4.2.4 具有運動邊界的平直時空中的量子場論
4.3 漸近閔可夫斯基流形上的??吮硐?
4.3.1 一個漸近平直的宇宙模型
4.3.2 施瓦西黑洞
4.4 一般情況的福克表象
4.5 共形真空
4.6 黑洞外的三種真空
4.7 粒子和粒子探測器
第5章 量子物質場的有效作用量
5.1 量子物質場的有效作用量
5.2 費曼傳播子的德維特-施溫格固有時展開
5.3 單圈有效作用量
第6章 正規(guī)化與重整化
6.1 維數正規(guī)化
6.2 *函數正規(guī)化
6.3 點分離正規(guī)化(協(xié)變測地點分離)
第7章 物質場能動張量的計算與共形反常
7.1 卡西米爾效應
7.1.1 一種簡單情況
7.1.2 兩個無窮大平行反射面之間的真空能量
7.1.3 兩塊斜面所夾楔形中的真空能
7.1.4 R1×S1時空的卡西米爾能
7.1.5 無限大平行反射面間的有限溫度量子場
7.1.6 運動邊界的卡西米爾效應
7.2 共形反常
7.3 共形平庸情況真空能動張量的計算
7.4 一般情況下真空能動張量的計算
7.4.1 德西特時空中的μν|0>ren
7.4.2 在靜態(tài)愛因斯坦宇宙中的μν|0>ren
7.4.3 用點分離正規(guī)化方法計算μν|0>ren
第8章 相互作用場
8.1 S矩陣元的計算
8.2 重整化
8.3 重整化群方程
8.4 相互作用對粒子產生的影響
第9章 幾個黑洞物理問題
9.1 二維靜態(tài)情況
9.2 固定于永久施瓦西黑洞外的探測器
9.3 非靜態(tài)情況
9.3.1 凡迪亞度規(guī)
9.3.2 卡梅里-凱依度規(guī)
9.4 4 維靜態(tài)情況
9.4.1 4維靜態(tài)情況
9.4.2 瑞斯納-諾斯特朗時空及一般靜態(tài)球對稱時空中的重整化能動張量
9.5 反作用問題的熱力學途徑——黑洞的膜模型
9.5.1 黑洞熱力學與反作用
9.5.2 不確定性和它們的消除
9.6 引力熱力學
9.7 量子施瓦西黑洞和暗物質
第10章 量子宇宙學
10.1 引力場量子化的幾種方案
10.1.1 微擾量子化
10.1.2 非微擾量子化
10.2 路徑積分量子化
10.3 正則量子化,惠勒-德維特方程
10.4 小超空間模型
10.5 哈特-霍金邊界條件和維蘭金邊界條件
10.5.1 哈特-霍金邊界條件
10.5.2 維蘭金邊界條件
10.5.3 兩種宇宙波函數的比較
10.6 量子宇宙學與觀測宇宙學
10.6.1 平直性問題
10.6.2 各向同性問題
10.6.3 漲落問題
10.6.4 時間箭頭問題
10.7 歐幾里得蟲洞
10.7.1 蟲洞解
10.7.2 歐幾里得蟲洞(子宇宙)對場論的影響
10.8 其他量子宇宙學模型簡介
參考文獻
外國人(及非漢語拼音拼寫的華人)人名對照表
索引
《現(xiàn)代物理基礎叢書》已出版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