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第一節(jié)研究緣起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的由來
三、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一、國外相關研究
二、國內相關研究
三、總體評價
第三節(jié)研究框架、研究方法與主要創(chuàng)新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創(chuàng)新
第一章基本概念與理論依據
第一節(jié)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重大災害
二、公共危機
三、治理
四、政府
五、公民社會
六、公民參與
第二節(jié)主要理論依據
一、風險社會理論
二、治理理論
三、民主參與理論
四、行政民主理論
五、第三條道路理論
六、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生態(tài)理論
七、制度建構主義理論
八、本研究的理論視角
第二章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價值分析
第一節(jié)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政治價值
一、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有利于政府合法性的維持與提升
二、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有利于公民精神的成長
第二節(jié)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管理價值
一、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可以降低預防與決策的成本
二、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可以有效地節(jié)約應急救災的成本
三、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可以監(jiān)督與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益
第三節(jié)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法治價值
一、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法治價值的歷史淵源
二、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體現(xiàn)了公民的憲法權利
三、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體現(xiàn)了我國的法治程序
第四節(jié)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價值評價
一、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優(yōu)點
二、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缺陷
第三章 日美中三國公共危機治理比較
第一節(jié) 日本、美國的公共危機治理
一、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
二、2005年美國“卡特里娜”颶風災害
第二節(jié)我國的公共危機治理
一、1999年臺灣“9·21”大地震
二、2008年汶川大地震
第三節(jié) 日美中三國公共危機治理的比較與啟示
一、日、美公共危機治理的規(guī)范化與制度化
二、我國公共危機治理的特色與優(yōu)勢
三、幾點啟示
第四章我國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一節(jié)我國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公民參與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較低
二、公民參與的理性化和法治化程度較低
三、公民參與的技能亟待提高
四、公民參與的組織化程度較低
五、公民參與蘊含的公共性不足
六、公民參與的后繼性乏力
七、政府與公民互動不夠
第二節(jié)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層面的原因
二、公民層面的原因
三、經濟體制層面的原因
四、傳統(tǒng)政治文化層面的原因
第五章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制度性建構
第一節(jié)塑造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制度性環(huán)境
一、塑造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政治環(huán)境
二、營造公民有序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
三、政府要呵護與張揚公共危機治理中的公民參與精神
第二節(jié)建立公共危機治理核心機構
一、組建我國公共危機治理核心機構:以大部門體制改革為取向
二、建立公共危機治理組織
第三節(jié)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范圍的制度性拓展
一、公共危機預防一預警階段的公民參與
二、提升公民應急救災技能
三、公民參與災后恢復重建
第四節(jié)公民參與主體組織化的制度性躍升
一、理順政府與公民組織的關系
二、制定政府對公民組織的基本政策
三、公民組織參與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配合
四、政府加強公民組織參與的法制化建設
五、加大政府對公民組織資金的支持、保障與監(jiān)督
六、完善公共危機治理中政府購買公民組織的公共物品制度
第五節(jié)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能力的機制性推動
一、實行公共危機治理公民參與責任機制
二、完善公共危機治理的公民教育機制
三、架構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科學動員機制
四、推動公共危機信息溝通機制化
五、構建志愿者及其公民組織制度化參與的機制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