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法國存在主義的首倡者,被譽為“存在主義的鼻祖”。其主要作品有:《惡心》(1938)、《存在與虛無》(1943)、《蒼蠅》(1943)、《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1946)等。周煦良(1905—1984)安徽至德(今東至)人。民進成員,著名英國文學翻譯家、教授、詩人、作家?!吨莒懔嘉募肥占俗髡叩闹饕g著和論著。譯著包括《神秘的宇宙》、《希羅普郡少年》、《水孩子》,193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的《福爾賽世家》三部曲(《有產業(yè)的人》、《騎虎》、《出租》)、《地球末日記》、《活命的水》、《金羊毛的國土》、《天邊燈塔》、《封鎖期間的列寧格勒》、毛姆的《刀鋒》等小說,《美學三講》、《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等哲學方面的譯作以及((西羅普郡少年》等譯詩。 湯永寬,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退休前為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外國文藝》雙月刊主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代表譯作為卡夫卡小說《城堡》(從英文轉譯)、艾略特詩作《情歌·荒原·四重奏》、卡波特中篇小說《在蒂法尼進早餐》、海明威小說《永別了,武器》)、薩特的《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等。2002年全國翻譯家協(xié)會授予資深翻譯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