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tǒng)空間分析與建模

空間分析與建模

空間分析與建模

定 價:¥45.00

作 者: 楊慧 著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
標 簽: 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 信息系統(tǒng)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2334897 出版時間: 2013-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43 字數:  

內容簡介

  《空間分析與建模/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是作者在多年從事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教學與科研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全書共9章,第1、2章探討了空間分析與建模的基本概念及基礎知識;第3~6章主要介紹了空間量測、表達變換、統(tǒng)計學分析及地形可視化分析;第7章主要介紹了空間數據挖掘的基本內容及方法;第8章主要介紹了空間智能計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體系;第9章為空間分析建模實例應用?!犊臻g分析與建模》重點介紹了空間分析與建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體系。《空間分析與建模/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可作為高校地理學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空間分析課程的教材,也可用作地理學、測繪學、地質學等相關專業(yè)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科技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空間分析與建?!纷髡吆喗?/div>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空間分析與建模
1.1.1 發(fā)展概況
1.1.2 相關學科
1.1.3 國內的專業(yè)領域
1.2 空間分析
1.2.1 空間分析的定義
1.2.2 空間分析的研究內容
1.2.3 空間分析的功能和分類
1.3 地理模型
1.3.1 地理模型的相關概念
1.3.2 地理模型的構建原則
1.3.3 地理模型的功能與分類
第2章 空間分析與建?;A
2.1 空間實體及空間關系
2.1.1 空間實體及描述
2.1.2 實體的空間特征
2.1.3 實體的時間特征
2.1.4 實體的屬性特征
2.1.5 實體的空間關系
2.2 空間數據結構
2.2.1 柵格數據結構
2.2.2 矢量數據結構
2.2.3 矢柵一體化數據結構
2.3 地球體
2.3.1 地球的自然表面
2.3.2 地球的物理表面
2.3.3 地球的數學表面
2.3.4 地球上點的高程
2.4 地圖投影
2.4.1 地圖投影的產生和定義
2.4.2 地圖投影的變形
2.4.3 地圖投影的分類
2.4.4 常見的地圖投影
2.5 坐標系統(tǒng)和時間系統(tǒng)
2.5.1 坐標系統(tǒng)
2.5.2 常用坐標系
2.5.3 時間系統(tǒng)
第3章 空間量測與表達變換
3.1 空間量測尺度
3.1.1 空間維度
3.1.2 分數維度
3.1.3 屬性數據的量測尺度
3.2 空間幾何度量
3.2.1 位置
3.2.2 中心
3.2.3 重心
3.2.4 距離
3.2.5 長度
3.2.6 面積
3.2.7 體積
3.3 空間形態(tài)度量
3.3.1 方向
3.3.2 曲率和彎曲度
3.3.3 破碎度和完整性
3.4 空間分布度量
3.4.1 點模式的空間分布
3.4.2 線模式的空間分布
3.4.3 區(qū)域模式的空間分布
3.5 空間表達變換
3.5.1 空間數據格式轉換
3.5.2 空間量測尺度轉換
3.5.3 地理空間坐標轉換
第4章 空間幾何關系分析
4.1 疊置分析
4.1.1 疊置分析類別
4.1.2 矢量疊置分析
4.1.3 柵格疊置分析
4.2 鄰近度分析
4.2.1 緩沖區(qū)分析
4.2.2 泰森多邊形分析
4.3 網絡分析
4.3.1 網絡分析概念
4.3.2 路徑分析
4.3.3 連通性分析
4.3.4 資源分配分析
4.3.5 流分析
4.3.6 動態(tài)分段技術
4.3.7 地址匹配
第5章 空間統(tǒng)計分析
5.1 空間統(tǒng)計分析的理論基礎
5.1.1 空間統(tǒng)計分析
5.1.2 理論假設
5.1.3 常用統(tǒng)計量
5.2 確定性插值法
5.2.1 反距離加權插值法
5.2.2 全局多項式插值法
5.2.3 局部多項式插值法
5.2.4 徑向基函數插值法
5.3 地統(tǒng)計插值法
5.3.1 克里格法
5.3.2 普通克里格法
5.3.3 其他克里格法
5.4 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
5.4.1 可視化探索分析
5.4.2 空間自相關
5.4.3 空間變異描述
5.5 空間回歸分析
5.5.1 回歸分析模型
5.5.2 空間自回歸模型
5.5.3 地理加權回歸模型
第6章 地形可視化分析
6.1 數字地形模型
6.1.1 DEM的表示方法
6.1.2 DEM的構建
6.1.3 DEM的分類
6.1.4 DEM之間的轉換
6.2 數字地形分析
6.2.1 地形因子分析
6.2.2 地形特征提取
6.2.3 地形統(tǒng)計分析
6.2.4 地學模型分析
6.3 三維可視化
6.3.1 三維數據模型
6.3.2 可視化工具及平臺
6.3.3 三維場景制作流程
6.4 可視化分析
6.4.1 剖面分析
6.4.2 通視分析
6.4.3 水文分析
6.4.4 其他可視化分析
第7章 空間數據挖掘
7.1 空間數據挖掘概述
7.1.1 空間挖掘的步驟
7.1.2 空間挖掘的任務
7.1.3 空間挖掘的知識類型
7.1.4 空間數據挖掘方法
7.2 空間聚類
7.2.1 聚類統(tǒng)計量
7.2.2 聚類算法分類
7.2.3 聚類分析算法
7.3 空間關聯(lián)分析
7.3.1 空間關聯(lián)規(guī)則
7.3.2 Apriori算法
7.3.3 關聯(lián)規(guī)則的其他算法
7.4 分類與預測
7.4.1 分類與預測的基本概念
7.4.2 決策樹方法
7.4.3 支持向量機
7.4.4 貝葉斯網絡
7.4.5 近鄰分類方法
7.5 異常值分析
7.5.1 異常值的定義
7.5.2 異常點數據檢測算法
7.5.3 異常值挖掘算法
第8章 空間智能計算
8.1 神經網絡
8.1.1 神經元模型
8.1.2 神經網絡學習算法
8.1.3 典型的神經網絡模型
8.2 模糊邏輯模型
8.2.1 模糊邏輯的基礎理論
8.2.2 模糊邏輯系統(tǒng)
8.2.3 模糊系統(tǒng)與神經網絡
8.3 遺傳算法
8.3.1 遺傳算法機理
8.3.2 簡單遺傳算法
8.3.3 遺傳算法的應用
8.4 元胞自動機模型
8.4.1 元胞自動機的定義
8.4.2 地理元胞自動機
8.4.3 不同類型的地理元胞自動機
8.5 分形幾何
8.5.1 分形理論的基本概念
8.5.2 分形維數的基本測量方法
8.5.3 多重分形
8.6 小波分析
8.6.1 小波變換及其基本性質
8.6.2 多尺度分析
8.6.3 Mallat算法
第9章 空間分析建模實例應用
9.1 空間分析常用工具
9.1.1 疊加分析工具
9.1.2 緩沖區(qū)分析工具
9.1.3 網絡分析工具
9.1.4 重分類工具
9.1.5 表面分析工具
9.2 選址分析
9.2.1 實驗目的及準備
9.2.2 實驗內容及步驟
9.3 適宜性分析
9.3.1 實驗目的及準備
9.3.2 實驗內容及步驟
9.4 網絡分析
9.4.1 實驗目的及準備
9.4.2 實驗內容及步驟
9.5 山頂點的提取
9.5.1 實驗目的及準備
9.5.2 實驗內容及步驟
9.6 三維可視性分析
9.6.1 實驗目的及準備
9.6.2 實驗內容及步驟
9.7 模型生成器建模
9.7.1 基本概念及模型類型
9.7.2 模型形成過程
9.7.3 實例建模
參考文獻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