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化學工業(yè)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

定 價:¥48.00

作 者: 張維合 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工業(yè)技術 化學工業(yè)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22189561 出版時間: 2014-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分3篇,共20章。其中,第1篇是塑料及其成型工藝,共3章,詳細介紹了與塑料模具設計相關的塑料基本知識、常用塑料的性能及成型工藝條件以及塑件設計。第2篇是注射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共13章,詳細介紹了注塑模具八大組成部分的設計內容、設計原則、設計要點,以及快速發(fā)展的熱流道模具技術。第3篇是塑料其他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共4章,主要介紹了擠出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壓縮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壓注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和吹塑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yè)的教材,并可作為高職高專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yè)教材使用,亦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1987年從機械系畢業(yè)后,先后在數(shù)家工廠從事了15年的模具設計工作,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和模具設計的素材。2005年開始從事模具設計的教學、培訓工作。能將理論較好地與實際應用結合,所編寫圖書能關注到實際設計中的細節(jié)的問題。

圖書目錄

第1篇塑料及其成型工藝
第1章塑料基本知識1
1?1概述1
1?1?1什么是塑料1
1?1?2塑料的組成1
1?1?3塑料的分類3
1?1?4塑料的優(yōu)點和缺點5
1?2塑料的性能6
1?2?1塑料的使用性能6
1?2?2塑料的成型性能8
復習與思考15
第2章常用塑料的性能及成型工藝條件16
2?1常用熱塑性塑料的特性、成型條件、對模具要求及用途16
2?1?1聚苯乙烯16
2?1?2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17
2?1?3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8
2?1?4聚乙烯18
2?1?5聚丙烯19
2?1?6聚酰胺20
2?1?7聚氯乙烯21
2?1?8聚碳酸酯22
2?1?9聚甲醛23
2?1?1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4
2?1?11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25
2?1?12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25
2?1?13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25
2?1?14聚苯醚26
2?1?15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26
2?1?16乙酸丁酸纖維素27
2?2熱塑性增強塑料27
2?2?1成型工藝特點28
2?2?2成型注意事項28
2?2?3對模具設計的要求28
2?3熱固性塑料特性與成型工藝28
2?3?1酚醛塑料28
2?3?2環(huán)氧樹脂29
2?3?3氨基塑料29
2?4塑件的后處理29
復習與思考30
第3章塑件設計31
3?1塑件結構設計的一般原則31
3?1?1力求使塑件結構簡單、易于成型31
3?1?2壁厚均勻32
3?1?3保證強度和剛度33
3?1?4裝配間隙合理34
3?1?5其他原則34
3?2塑件的尺寸與精度34
3?2?1塑件的尺寸34
3?2?2塑件的精度35
3?2?3塑件的表面質量36
3?3塑件的常見結構設計37
3?3?1脫模斜度37
3?3?2塑件外形及壁厚37
3?3?3圓角38
3?3?4加強筋39
3?3?5凸起40
3?3?6孔的設計40
3?3?7螺紋的設計42
3?3?8自攻螺柱的設計42
3?3?9嵌件的設計43
3?3?10塑件上的標記符號44
3?3?11搭扣的設計46
3?3?12塑件超聲波焊接線設計48
復習與思考50
第2篇注射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
第4章注射成型工藝51
4?1注射成型工藝過程51
4?1?1塑化計量51
4?1?2注射充模53
4?1?3冷卻定型56
4?2注射成型工藝條件58
4?2?1注射溫度58
4?2?2注射壓力61
4?2?3成型周期69
復習與思考71
第5章注塑模具與注塑機72
5?1注塑模具概述72
5?1?1什么是注塑模具72
5?1?2注塑模具分類72
5?1?3注塑模具的基本組成74
5?2注塑機78
5?2?1注塑機分類78
5?2?2注塑機的基本結構79
5?2?3注塑機的技術參數(shù)80
5?2?4注塑機的選用81
復習與思考83
第6章注塑模具結構件設計84
6?1概述84
6?2模架的設計84
6?2?1模架分類84
6?2?2模架規(guī)格型號的選用85
6?2?3定模A板和動模B板的設計86
6?2?4方鐵設計89
6?3三板模具定距分型機構設計90
6?3?1三板模具開模順序90
6?3?2三板模具開模距離90
6?3?3定距分型機構種類91
6?4撐柱設計92
6?4?1撐柱的裝配92
6?4?2撐柱數(shù)量的確定92
6?5彈簧93
6?5?1推件固定板復位彈簧設計93
6?5?2側向抽芯機構中彈簧設計95
6?5?3模具活動板之間的彈簧96
6?6定位圈設計96
6?7緊固螺釘設計96
6?7?1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內六角螺釘)96
6?7?2無頭螺釘97
復習與思考97
第7章注塑模具成型零件設計98
7?1概述98
7?1?1什么是成型零件?98
7?1?2成型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99
7?1?3成型零件設計內容和一般步驟99
7?2型腔數(shù)量確定99
7?2?1確定型腔數(shù)量時必須考慮的因素99
7?2?2確定型腔數(shù)量的方法100
7?3模具分型面設計100
7?3?1分型面設計主要內容100
7?3?2塑件分型線和模具分型面的關系101
7?3?3模具分型面的進一步定義102
7?3?4分型面設計的一般原則102
7?3?5分型面設計要點105
7?4型腔排位以及內模鑲件外形尺寸設計106
7?4?1型腔排位一般原則106
7?4?2確定內模鑲件外形尺寸108
7?4?3內模鑲件配合尺寸與公差113
7?4?4內模鑲件成型尺寸計算法113
7?4?5脫模斜度114
7?4?6內模鑲件的成型表面粗糙度114
7?5定模鑲件設計115
7?5?1定模鑲件基本結構115
7?5?2組合式鑲件使用場合115
7?6動模鑲件設計116
7?6?1動模鑲件基本結構116
7?6?2動模鑲件幾種典型結構鑲拼方式117
7?7鑲件的緊固和防轉121
7?7?1鑲件的緊固121
7?7?2鑲件的防轉123
復習與思考124
第8章注塑模具排氣系統(tǒng)設計125
8?1概述125
8?1?1什么是排氣系統(tǒng)?125
8?1?2模具中氣體來源125
8?1?3模具中容易困氣的位置125
8?1?4型腔氣體不能及時排出的后果125
8?2排氣系統(tǒng)設計原則126
8?3注塑模具排氣系統(tǒng)設計126
8?3?1注塑模具的排氣方式127
8?3?2分型面排氣127
8?3?3鑲件配合面上的排氣128
8?3?4推桿、推管與鑲件的配合面排氣129
8?3?5透氣鋼排氣130
8?3?6排氣栓排氣131
8?3?7氣閥排(進)氣131
8?3?8在困氣處加膠132
8?4型腔排氣系統(tǒng)設計要點132
8?4?1排氣槽的位置和方向132
8?4?2排氣槽深度設計133
8?4?3排氣槽長度和寬度設計133
8?4?4排氣槽數(shù)量設計133
8?4?5排氣槽的清理134
8?5型腔的進氣裝置設計134
復習與思考134
第9章注塑模具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設計136
9?1概述136
9?1?1什么是側向抽芯機構136
9?1?2什么情況下要用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137
9?2側向分型機構與抽芯機構的分類137
9?3“滑塊+斜導柱”側向抽芯機構138
9?3?1“滑塊+斜導柱”外側抽芯機構138
9?3?2“滑塊+斜導柱”內側抽芯機構149
9?3?3滑塊上安裝推桿的結構150
9?4“滑塊+彎銷”側向抽芯機構150
9?4?1基本結構150
9?4?2設計要點150
9?4?3使用場合151
9?5“滑塊+T形塊”側向抽芯機構151
9?5?1基本結構151
9?5?2工作原理152
9?5?3設計要點152
9?5?4應用實例152
9?6“滑塊+液壓缸”側向抽芯機構153
9?6?1基本結構153
9?6?2設計要點153
9?7斜推桿抽芯機構154
9?7?1概念154
9?7?2斜推桿分類155
9?7?3斜推桿傾斜角度設計155
9?7?4斜推桿的設計要點155
9?7?5定模斜推桿結構158
9?7?6擺桿式側向抽芯機構158
9?7?7斜推桿上加推桿的結構159
9?8斜滑塊抽芯機構159
9?8?1斜滑塊抽芯機構概念159
9?8?2斜滑塊常規(guī)結構160
9?8?3斜滑塊的導向161
9?8?4斜滑塊的組合形式161
復習與思考162
第10章注塑模具澆注系統(tǒng)設計163
10?1概述163
10?1?1什么是澆注系統(tǒng)163
10?1?2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163
10?1?3澆注系統(tǒng)設計的內容和步驟164
10?2選擇澆注系統(tǒng)類型164
10?2?1側澆口澆注系統(tǒng)和點澆口澆注系統(tǒng)的區(qū)別164
10?2?2側澆口澆注系統(tǒng)和點澆口澆注系統(tǒng)的選用165
10?3澆口的設計165
10?3?1澆口的作用165
10?3?2常用澆口及其結構尺寸166
10?3?3澆口的設計要點172
10?4分流道設計173
10?4?1設計分流道必須考慮的因素174
10?4?2分流道的布置174
10?4?3型腔的排列方式及分流道布置176
10?4?4分流道的截面形狀177
10?4?5分流道的截面大小178
10?4?6分流道的設計要點179
10?4?7輔助流道的設計179
10?5主流道設計181
10?5?1主流道的概念181
10?5?2主流道的設計原則181
10?5?3傾斜式主流道設計182
10?5?4澆口套的設計182
10?6拉料桿與冷料穴183
10?6?1拉料桿的設計183
10?6?2冷料穴的設計185
復習與思考185
第11章熱流道模具的設計186
11?1熱流道模具的分類和組成187
11?2熱流道系統(tǒng)的優(yōu)缺點188
11?2?1熱流道系統(tǒng)的優(yōu)點189
11?2?2熱流道系統(tǒng)的缺點189
11?2?3熱流道模具與三板模具結構的比較190
11?3熱流道模具的基本形式191
11?3?1單點式熱流道模具191
11?3?2多點式熱流道模具191
11?4熱流道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要點192
11?4?1熱流道澆注系統(tǒng)的隔熱結構設計192
11?4?2熱射嘴設計193
11?4?3熱流道板設計196
11?5熱流道模具結構分析197
11?5?1單點式熱流道模具結構實例197
11?5?2多點式熱流道模具結構實例197
11?5?3熱流道模具設計中的關鍵技術198
復習與思考199
第12章注塑模具溫度控制系統(tǒng)設計200
12?1概述200
12?1?1什么是模具溫度控制系統(tǒng)200
12?1?2注塑模具溫度控制的重要性200
12?1?3模具溫度控制系統(tǒng)設計原則201
12?1?4模具溫度控制系統(tǒng)設計必須考慮的因素202
12?2如何提高注塑模具溫度控制能力202
12?2?1影響模具冷卻的因素202
12?2?2注塑模具冷卻時間的確定203
12?2?3提高模溫調節(jié)能力的途徑203
12?3注塑模具冷卻系統(tǒng)設計204
12?3?1注塑模具冷卻水管設計204
12?3?2注塑模具冷卻水井設計208
12?3?3傳熱棒(片)冷卻210
12?3?4注塑模具冷卻系統(tǒng)設計注意事項210
12?3?5冷卻系統(tǒng)設計實例211
12?4注塑模具加熱系統(tǒng)設計213
12?4?1概述213
12?4?2電阻絲加熱214
12?4?3電熱棒加熱214
12?4?4模具加熱實例215
復習與思考216
第13章注塑模具脫模系統(tǒng)設計217
13?1概述217
13?1?1什么是注塑模具脫模系統(tǒng)217
13?1?2脫模系統(tǒng)分類217
13?2脫模系統(tǒng)設計的一般原則218
13?3脫模力的計算219
13?3?1脫模力的分類219
13?3?2脫模力的定性分析219
13?3?3脫模力計算公式219
13?4推桿類脫模機構設計220
13?4?1圓推桿221
13?4?2扁推桿224
13?5推管類脫模機構設計224
13?5?1推管推出基本結構224
13?5?2推管的設計225
13?5?3推管的優(yōu)缺點225
13?5?4推管的使用場合225
13?5?5推管設計注意事項226
13?6推板類脫模機構設計226
13?6?1推板類脫模機構使用場合226
13?6?2推板類脫模機構分類226
13?6?3一體式推板脫模機構227
13?6?4埋入式推板脫模機構227
13?6?5推塊脫模機構227
13?7塑件螺紋自動脫模機構228
13?7?1塑件螺紋自動脫模機構的分類228
13?7?2螺紋自動脫模機構設計要點231
13?8氣動脫模系統(tǒng)設計231
13?8?1錐面閥門式氣吹模231
13?8?2推桿閥門式氣吹模232
13?9二次脫模233
13?9?1二次脫模使用場合233
13?9?2二次脫模系統(tǒng)的分類233
13?9?3因包緊力太大而采用二次脫模233
13?9?4因塑件存在倒扣而采用二次脫模233
13?10定模脫模機構設計237
13?10?1定模脫模機構應用場合237
13?10?2定模脫模機構的動力來源237
13?10?3定模脫模機構設計實例237
13?11推件固定板先復位機構設計238
13?11?1什么是推件固定板先復位機構238
13?11?2推件固定板先復位機構的作用238
13?11?3推件固定板先復位機構的使用場合239
13?11?4推件固定板先復位機構的分類240
13?11?5推件固定板先復位機構設計240
復習與思考243
第14章注塑模具導向定位系統(tǒng)設計245
14?1概述245
14?1?1什么是注塑模具導向定位系統(tǒng)245
14?1?2導向定位系統(tǒng)的必要性245
14?1?3注塑模具導向定位機構的分類246
14?1?4注塑模具導向定位機構的作用246
14?2注塑模具導向系統(tǒng)的設計247
14?2?1一般要求247
14?2?2導柱設計247
14?2?3導套設計247
14?2?4定、動模之間導柱導套設計248
14?2?5三板模定模導柱導套設計249
14?2?6推件固定板導柱導套設計249
14?3注塑模具定位系統(tǒng)設計251
14?3?1定位系統(tǒng)的作用251
14?3?2定位系統(tǒng)使用場合251
14?3?3定位結構的分類252
復習與思考254
第15章注塑模具設計步驟、內容及實例255
15?1注塑模具設計的基本要求255
15?2模具設計一般步驟256
15?3注塑模具設計之前的準備工作256
15?3?1模具設計前必須了解的事項256
15?3?2塑件結構分析要點258
15?3?3模具結構分析要點259
15?4模具裝配圖繪制262
15?4?1模具裝配圖組成262
15?4?2模具裝配圖布置263
15?4?3繪制模具裝配圖注意事項263
15?4?4模具裝配圖上的尺寸標注、明細表及技術要求263
15?4?5模具裝配圖中的技術要求263
15?4?6模具裝配圖中的明細表265
15?4?7模具設計圖的審核程序與內容266
15?5注塑模具設計實例267
復習與思考272
第16章注塑模具材料選用275
16?1注塑模具選材的依據(jù)275
16?1?1模具的壽命275
16?1?2塑料的特性276
16?1?3模具零件的作用與功能277
16?1?4模具的成本278
16?2注塑模具常用材料及其特性278
復習與思考280
第3篇塑料其他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
第17章擠出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281
17?1擠出成型工藝281
17?1?1擠出成型原理及工藝過程281
17?1?2擠出成型工藝參數(shù)及其選擇282
17?2擠出模具的組成283
17?2?1機頭的作用283
17?2?2定型模套的作用283
17?2?3機頭的分類283
17?2?4擠出模具結構組成283
17?3擠出機頭的典型結構284
17?3?1管材擠出機頭的典型結構284
17?3?2棒材擠出機頭的典型結構284
17?3?3板材與片材擠出機頭的典型結構284
17?3?4薄膜機頭的典型結構285
17?4擠出成型模具設計287
17?4?1機頭設計原則287
17?4?2口模設計287
17?4?3芯棒設計288
17?4?4分流器和分流器支架設計288
17?4?5拉伸比和壓縮比的確定289
17?4?6定徑套設計289
復習與思考291
第18章壓縮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292
18?1概述292
18?1?1壓縮成型原理與工藝292
18?1?2壓縮成型的優(yōu)點292
18?1?3壓縮成型的缺點292
18?2壓縮成型工藝292
18?2?1壓縮成型工藝過程292
18?2?2壓縮成型工藝參數(shù)292
18?3壓縮模設計293
18?3?1壓縮模結構組成293
18?3?2壓縮模分類295
18?3?3壓縮模成型零部件設計296
18?3?4壓縮模脫模機構設計302
18?3?5壓力機有關工藝參數(shù)校核306
18?3?6壓縮模設計實例307
復習與思考310
第19章壓注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311
19?1壓注成型及其工藝過程311
19?1?1壓注成型原理及特點311
19?1?2壓注成型工藝過程311
19?1?3壓注成型工藝參數(shù)311
19?2壓注模設計312
19?2?1壓注模結構312
19?2?2壓注模分類312
19?2?3壓注模設計和制造313
復習與思考320
第20章吹塑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321
20?1概述321
20?1?1吹塑成型方法321
20?1?2吹塑成型工藝特點323
20?1?3吹塑制品結構工藝特點323
20?2吹塑模具的分類及典型結構325
20?2?1吹塑模具分類325
20?2?2吹塑模具典型結構326
20?3吹塑模具設計要點327
20?3?1模口327
20?3?2模底327
20?3?3排氣孔328
20?3?4模具的冷卻329
20?3?5模具接觸面329
20?3?6模具型腔329
20?3?7鎖模力329
復習與思考330
附錄331
附錄1常用塑料英文縮寫與中文對照表331
附錄2模塑件尺寸公差表(GB/T 14486—2008)332
附錄3塑件外側蝕紋深度與脫模斜度對照表333
附錄4模具優(yōu)先采用的標準尺寸334
附錄5注塑模具術語中英文對照表335
附錄6通用模具術語與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模具術語對照表337
附錄7注塑模具常見加工方法與加工工藝一覽表338
附錄8模具的價格估算與結算方式339
參考文獻34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