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博弈實驗對子博弈均衡預言的背離
1.1.2 具備社會偏好融入激勵合約的基礎
1.2 選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2.1 選題的理論價值
1.2.2 選題的實踐價值
1.3 相關概念
1.3.1 偏好理解的演進
1.3.2 博弈實驗對社會偏好的解釋
1.3.3 “搭便車”現象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書框架和主要創(chuàng)新
1.5.1 主要內容和框架結構
1.5.2 所做的工作及創(chuàng)新
第2章 對傳統(tǒng)激勵合約的超越:證據與假設
2.1 信息經濟學下的代理問題:傳統(tǒng)框架
2.1.1 傳統(tǒng)委托代理框架的假設
2.1.2 傳統(tǒng)委托代理框架的形成
2.1.3 傳統(tǒng)委托代理框架的結論
2.2 直觀推斷與表征推斷:實驗證據
2.2.1 博弈實驗與公平偏好
2.2.2 腦神經經濟學與非自利基因
2.3 對傳統(tǒng)委托代理框架的超越
2.3.1 非理性對傳統(tǒng)委托代理框架的超越
2.3.2 非自性對傳統(tǒng)委托代理框架的超越
第3章 傳統(tǒng)激勵合約超越關鍵:效用函數的再造
3.1 傳統(tǒng)激勵合約:風險態(tài)度下的效用函數
3.1.1 風險規(guī)避的度量
3.1.2 CRRA效用函數與CARA效用函數
3.2 社會效用函數的再生
3.3 公平偏好:社會效用函數構造及生命力
3.3.1 基于結果公平偏好的社會效用函數及解釋力
3.3.2 基于公平意圖的社會效用函數及解釋力
3.4 社會偏好:社會效用函數構造及生命力
3.4.1 準最大最小化和互惠動機偏好相結合的社會效用函數
3.4.2 其他融入公平偏好的社會效用函數
3.4.3 社會效用函數整體生命力
3.5 社會效用函數作用:實驗再檢驗
3.5.1 利他主義、公平、互惠關注相對作用實驗檢驗
3.5.2 公平關注、互惠關注及其模型解釋力實驗檢驗
3.5.3 公平關注與效率關注相對重要性實驗檢驗
第4章 行為激勵合約:激勵問題行為分析范式重構
4.1 經濟分析范式演變和行為分析范式崛起
4.1.1 經濟分析范式演變
4.1.2 代理問題行為分析范式崛起
4.2 代理人假設再生:異質性判斷
4.2.1 非自利假設:代理人具有公平偏好性
4.2.2 代理人公平偏好異質性實驗探究
4.3 行為激勵合約分析框架構建關鍵:社會效用函數
4.3.1 影響社會效用函數的偏好與偏差因素
4.3.2 基于期望理論的社會效用函數構建
4.4 行為激勵合約:一般框架及博弈均衡
4.4.1 公平偏好下行為激勵合約分析框架
4.4.2 公平動機偏好下行為雇傭分析框架
4.5 行為激勵合約對激勵困惑的解釋
4.5.1 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下激勵困惑
4.5.2 激勵困惑的行為分析范式解釋
第5章 績效報酬敏感性行為激勵合約分析范式
5.1 自利代理人績效報酬激勵合約的產生
5.1.1 兩權分離是績效報酬激勵合約產生的根源
5.1.2 佃農理論對績效報酬合約選擇的解釋
5.1.3 企業(yè)家理論對績效報酬合約選擇的解釋
5.2 績效報酬低敏感性產生及在中國的實證檢驗
5.2.1 績效報酬關系實證研究及低敏感性困惑產生
5.2.2 績效報酬低敏感性在中國的實證檢驗
5.3 公平偏好條件下績效報酬激勵契約設計及效率分析
5.3.1 代理人標準假設下績效報酬激勵契約結構
5.3.2 公平偏好下代理人績效報酬激勵契約結構
5.4 社會偏好對績效報酬低敏感性的解釋
第6章 搭便車問題行為激勵合約分析范式
6.1 團隊生產中的“搭便車”問題
6.2 自利假設下“搭便車”問題的解決思路與模型
6.2.1 治理“搭便車”問題的縱向監(jiān)督模型
6.2.2 治理“搭便車”問題的打破預算平衡模型
6.2.3 治理“搭便車”問題的橫向監(jiān)督模型
6.2.4 “搭便車”問題解決模型的評價
6.3 社會偏好對“搭便車”問題的解釋
6.3.1 社會偏好對團隊成員收入博弈結構的影響
6.3.2 公平偏好對預算平衡激勵契約設計的影響
6.3.3 公平偏好對橫向監(jiān)督激勵契約的影響
第7章 社會困境行為激勵合約分析范式
7.1 傳統(tǒng)假設下社會困境及非合作博弈均衡
7.1.1 社會困境問題
7.1.2 自利假設下社會困境問題的定義
7.1.3 非合作博弈下社會困境的均衡解
7.2 社會困境博弈中社會偏好的導人
7.2.1 社會偏好的揭示及偏好類型
7.2.2 社會困境問題的行為分析框架
7.2.3 社會偏好對社會困境均衡解的影響
7.3 社會困境行為分析框架的應用
7.3.1 融入異質性心理偏好的社會效用函數
7.3.2 基于行為分析框架的討價還價博弈均衡
第8章 行為激勵合約分析范式進一步拓展
8.1 效用函數拓展
8.1.1 關注代理人收入比較心理特征
8.1.2 關注風險態(tài)度與公平偏好相關性
8.2 理論模型及均衡分析方法開發(fā)
8.2.1 理論模型開發(fā)
8.2.2 均衡分析方法開發(fā)
8.3 實驗方法拓展
8.4 應用范圍拓展
8.4.1 社會偏好理論模型的本體化
8.4.2 收入分配制度行為范式設計
8.4.3 公司治理問題的行為分析框架
8.5 非自利與非理性融合下的行為激勵合約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