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文化和科技融合通論
02以色列基礎教育:繽紛以色…
03國際漢學譯叢(第3輯)
04赴日
05西哈諾、孔子與我(相遇)…
06赴歐
07陽光燦爛照金橋:日本民歌…
08轉角巴黎
09東方的文明(上下冊 120年…
10發(fā)現之旅 星空的傳說
孫浩宇,閆琳琳 著 金開誠 編
中國人喜飲酒,有事沒事喝兩盅,家里來了客,有朋自遠方來,都不免要備上一壺…
可購
王柬 著 金開誠 編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大雁塔與小雁塔》共分為六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塔的傳入…
于丹 著 金開誠 編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薩滿文化》共分為七部分,主要內容包括:薩滿文化的起源…
(美)彼特·斯坦迪什,(美)斯蒂芬&…
墨西哥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國度,在這里有古老的瑪雅文明遺跡,也有西班牙風格的…
宋正海 著
中國古代潮汐文化、潮汐學充分發(fā)展,博大精深,在世界獨樹一幟,是以海為田中…
于涌 著
圓明園作為“東方夢幻”藝術的杰作和最高典范,不僅是東方…
青蛙王子 編著
《中國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總體分為中國篇和世界篇,每篇皆廣泛涉獵天…
(德)??斯?#183;伯恩斯坦 著,武海霞…
這本《理性德國》由??斯?#183;伯恩斯坦著,武海霞和武銀強譯:德國是一個…
(美)瑪格麗特·海福德·奧利里 …
當提到挪威,人們或者會把它與歷史上的維京海盜聯系起來,或者會羨慕其“從搖…
(美)斯科特·海涅 著,洪娜 譯
法國,這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濃郁文化的國度在很多人眼里始終是優(yōu)雅和浪漫的代名…
令平 著
中華民族是怎樣形成的?從原始族群發(fā)展到華夏民族,從氏族部落演化到酋邦聯合…
(越)阮志堅 著,鄭曉云 編
與其他一些社會科學與人文專業(yè)相比,越南的民間文化研究誕生較晚,即便如此,…
(美)博納維爾 著,徐莉娜 等譯
繪就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壯麗畫卷,展示震撼靈魂的獨特風貌。領略令人嘆為觀…
王子今 著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演進的長河中,有曲折的狹路,也有江波平闊之處。作…
(英)伍德海森 等著,傅炯 譯
《大土豆:倫敦創(chuàng)新宣言》由諾曼·劉易斯、尼科·麥克唐納、阿蘭…
邱自然 主編
《中國青少年科普叢書:古文明之謎一本通》共分為六章,分別從史前文明之謎、…
蔡榮章 主編
《中國人應知的茶道常識(插圖本)》講述了初學茶道之人應了解的各類茶道知識…
胡化凱 著
胡化凱的這本《金木水火土》是第一本全面論述中國傳統思想中五行觀念的著作。…
于左 著
世界狹小擁塞,喧囂紛雜,難有一塊清靜之地;世界浩蕩無邊,空寂無人,沒有一…
周斗華 編著
風俗就是特定區(qū)域歷代相沿積久而成的風尚、習俗的總稱,它實際上也是特定區(qū)域…
陳多友 主編
《華南青年學者日本研究集萃》共分為四篇,第一篇是言語研究、第二篇是文學研…
劉樂土 編著
安靜的閱讀能帶來頭腦的充實、心境的平和以及性格的完美,但在現代社會匆忙的…
徐興慶,陳明姿 編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東亞的全球化——族群與國族主義的交錯;平清盛中國外交政…
(韓)林敬淳 著,尹敬愛,王妍 譯
《韓國文化的理解》是一本精品力作,由著名的韓國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林敬淳教…
(美)查爾斯·基林格 著,夏蕊 譯
意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fā)祥地,這里風景秀麗,文化氛圍濃郁,旅游資源豐富,是一…
(日)北正史 著,(日)澤田重隆 繪,陳嫻…
《東京下町職人生活》訪談東京根岸的八位職人和藝匠,有做豆腐師父、三味線師…
《禮品書家庭必讀書》編委會
本書參閱眾多的研究文獻及歷史掌故,用一個多維的網絡架構,凸顯了世界文明極…
龐進 著
中國是龍的國度。龍文化廣泛地滲透、體現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名勝有…
于洪 著
建造皇家園林是一個國家文化風格、文明程度的體現,頤和園是中華民族哲理智慧…
(澳)吉布森 著,王加為 譯
權力一直是社會和文化分析領域的一個中心話題。《文藝思潮與文化研究叢書…
(美)本尼迪克特 著,呂萬和,熊達云,王…
恬淡靜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兇狠決絕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國…
朱政惠 主編
《海外中國學評論(第4輯)》為《海外中國學評論》系列文集的第4輯,由華東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編
《中國文化年鑒(附光盤2011)(精)》(作者蔡武)分為文化工作綜述;文化政…
(美)鐘雨 著
“美國這層窗戶紙”意指捅破一層窗戶紙看待美國。 《美國…
連闊如 著,賈建國,連麗如 整理
暫缺簡介...
楊東甫,楊驥 著
《茶文觀止:中國古代茶學導讀》為中國古代茶學之研究專著,帶領我們徜徉在從…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 編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4期)(2011.12)》內容包括:《影印南宋刊單疏本毛詩…
(美)布魯范德 著,李揚 譯
作者編著的《美國民俗學讀本》(1979年紐約諾頓版)可作為本書很好的補充,它…
孫熙國,李翔海 主編
本書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探討中國文化至中國哲學的學術平臺,響應黨的十七…
章太炎 講演,曹聚仁 整理,湯志鈞 導讀
章太炎早年潛心“稽古之學”,對中國古籍研讀至深,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