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主義對內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動》序言部分介紹選題的考慮,指出該項研究的重要性,并就先行研究概況、資料情況、研究目標和方法、創(chuàng)新之處、難點等問題作出說明,同時闡述文化侵略、日本的文化侵略等基本概念的內涵和發(fā)展變化,指出日本帝國主義對內蒙古進行的文化侵略活動的研究范圍及特點。正文分為六章。第一章主要論述奴化和殖民化的教育活動。在教育方面,把日偽時期內蒙古的教育分成東部和西部兩個部分,從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特殊教育和日本語教育四個方面,對日本奴化、殖民化教育活動的方針和目的、教育行政機構、教科書、方法、表現形式等內容進行論述。第二章主要論述善鄰協(xié)會以醫(yī)療衛(wèi)生活動為主的“文化工作”,并涉及其教育、學術調查研究等相關活動。善鄰協(xié)會是一個侵華戰(zhàn)爭時期活躍在內蒙古西部地區(qū)的侵略組織,它執(zhí)行日本軍部和政府的指令,打著日蒙親善的旗號,以慈善的面目出現,在日本國內和內蒙古西部地區(qū)開展了大量以醫(yī)療衛(wèi)生為主的、包括教育和學術調查在內的活動,以此收買人心。通過對善鄰協(xié)會的研究,說明醫(yī)療衛(wèi)生活動在侵略戰(zhàn)爭中的特殊作用。第三章主要論述日本侵略者的宣傳宣撫活動和學術研究掩蓋下的侵略活動。日本侵略者在內蒙古地區(qū)查禁抗日書刊,建立各種文化侵略機構,利用報紙、雜志、書籍等各種出版物和廣播電臺、電影等媒體進行宣傳,還通過舉行集會、宣傳周、展覽會、宣撫班、張貼標語和散發(fā)傳單等各種形式的宣傳宣撫活動,對民眾進行日蒙親善、民族協(xié)和、反共反蘇的奴化宣傳教育,煽動民族分裂。日本的許多團體和個人,以學術研究為名,進行了大量的調查活動,并且在學術研究掩蓋下進行思想侵略。第四章主要論述日本帝國主義對內蒙古社會文化的奴化和殖民化活動。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對內蒙古地區(qū)的文化遺產和文化設施進行破壞,掠奪文物、圖書典籍、藝術品,燒毀古建筑;另一方面,以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為中心,對內蒙古地區(qū)的社會文化實行奴化和殖民化,試圖建立一種殖民地文化。這種文化侵略活動主要表現在日本語詞匯的大量使用,政權旗圖案和偽滿“國歌”中的奴化含義,街道、劇院、各種組織、團體的奴化名稱,節(jié)假日及標準時間的日本化等方面。第五章主要論述日本侵略者利用宗教進行的文化侵略活動。日本侵略者一方面移植神道教,在內蒙古各地建造神社、忠靈塔,舉行慰靈祭,強迫人們信仰或祭祀天照大神,祭奠為侵略戰(zhàn)爭獻身的亡靈,推行惟神之道的文化侵略活動;另一方面對喇嘛教、基督教等宗教實行控制和利用的政策,樹立偽化宗教,從思想和宗教信仰上束縛人們,以利于維護殖民統(tǒng)治。第六章主要論述日本侵略者對社會風氣的毒化活動。日本侵略者在內蒙古地區(qū)利用鴉片、賭場、妓院毒化社會風氣,消磨人們的反抗意志。同時利用幫會和封建禮教,麻痹人們的思想。最后是結語部分,總結全文的內容和觀點,指明日本帝國主義對內蒙古進行文化侵略活動的本質。《日本帝國主義對內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動》的創(chuàng)新之處:首先,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內蒙古的歷史,從文化的視角進行考察,第一次把日本帝國主義對內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其次,文章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在一般性總結論述的基礎上,對一些先行研究未涉及到的、沒有解決的問題有所論述,有所突破,如善鄰協(xié)會在內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動,日本帝國主義唯神之道的文化侵略與神社、忠靈塔、慰靈祭問題,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內蒙古社會文化的奴化和殖民化現象等。再次,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和提供了一些新的史料,有利于今后這方面研究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