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鄒亞莎,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劉盈姣,日本福岡大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后汪真合著。中國法制史案例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法律制度有著最直接、最主要的意義。本書編寫的目的在于以中國古代典型案例為切入點,在評議案例的過程中,讓讀者更形象的了解中國古代某個時期的法律制度和相關規(guī)定。本書對于專門研究法制史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具有研究參考的意義。本書分為四個大專題:思想史專題、古代民法史專題、古代刑法史專題和古代訴訟法專題。思想史專題分為三個小專題:專題一講述了從“天罰神判”到“明德慎罰”:夏商西周時代神權法的興起與衰落;專題二講述了從先秦時代的禮法分流到唐律的禮法結合;專題三講述了刑措無訟的法律理想。古代民法史分為三個小專題:專題一講述了禮治文化下的中國古代婚姻法律制度;專題二講述了從財產繼承對身份繼承的依附到兩者的分離——論西周到秦漢繼承制度的發(fā)展;專題三講述了清代土地所有權的不完整形態(tài)及以固有詞匯“業(yè)”為出發(fā)點的解讀。古代刑法史專題分為三個小專題:專題一講述了中國傳統(tǒng)法律形式:制定法與判例法的并重;專題二講述了從立法等差與司法公平:中國傳統(tǒng)法律中的司法特權。專題三講述了中國古代復仇制度。古代訴訟法專題講述了一個專題:制衡求公正權利換和諧:清代訴訟制度的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