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第一章 21世紀以來中國的費爾巴哈研究
第一節(jié) 2003年以前的研究狀況
第二節(jié) 十年來的研究狀況
一、十年來中國費爾巴哈研究的熱點領域
二、理論界有關費爾巴哈哲學的其他研究
三、要恰如其分地評價費爾巴哈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關系
第二章 費爾巴哈生平、思想及與馬克思恩格斯的交集
第一節(jié) 暗夜中的火流——費爾巴哈與馬克思恩格斯的交集
一、充滿主見的年輕人
二、頗為相似的求學路
三、志趣迥異的革命道路
第二節(jié) 費爾巴哈主要哲學思想
一、反宗教思想
二、感性自然觀
三、抽象人本學
四、直觀認識論
第三節(jié) 費爾巴哈的主要成就和貢獻
一、費爾巴哈重新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
二、費爾巴哈提出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路線
三、費爾巴哈哲學的人本主義貢獻
第三章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與費爾巴哈哲學在哲學功能和使命上的差異
第一節(jié) 解釋世界:一切舊哲學的理論囹圄
一、費爾巴哈使哲學從天國下降到人間
二、停留在半途中的費爾巴哈
第二節(jié) 改變世界: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的革命目標
一、馬克思自幼的崇高理想
二、費爾巴哈的思想啟示
三、面對現(xiàn)實困惑的深入思考
四、無產階級斗爭的現(xiàn)實需要
第三節(jié) 從解釋世界到改變世界是新舊哲學使命的根本差別
一、舊哲學視野下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的矛盾對立
二、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的辯證統(tǒng)
第四章 費爾巴哈認識論對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的啟示
第一節(jié) 費爾巴哈的認識論是唯物主義反映論
一、植根于唯物主義基礎
二、直觀的反映論
三、感性的可知論
四、進步意義和歷史局限
第二節(jié) 對馬克思“新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啟示
一、從感性直觀到理性認識
二、從直觀反映論到實踐認識論
三、從個體存在和類意識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第五章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對費爾巴哈自然觀的超越
第一節(jié) 從費爾巴哈感性自然到馬克思“新唯物主義”人化自然
一、費爾巴哈感性的自然
二、馬克思“新唯物主義”人化的自然
第二節(jié) 從自然對人的優(yōu)先地位到人與自然的交互作用
一、費爾巴哈自然觀的人與自然關系
二、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的人與自然關系
第三節(jié) 從費爾巴哈感性自然觀到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實踐自然觀
一、主客體聯(lián)系的橋梁——從感性直觀到感性活動
二、從抽象的人與自然到社會歷史中的人與自然
第六章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人學理論對費爾巴哈人本學的超越
第一節(jié) 從費爾巴哈對象性存在的人到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對象性活動的人
一、費爾巴哈對象性存在的人
二、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對象性活動的人
第二節(jié) 從費爾巴哈人的類本質到馬克思“新唯物主義”人的社會本質
一、費爾巴哈人本學人的本質
二、馬克思“新唯物主義”視域中人的本質
第三節(jié) 人類解放之路:從費爾巴哈愛的宗教到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的社會解放
一、費爾巴哈愛的宗教
二、馬克思“新唯物主義”提出人類的社會解放
第七章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對費爾巴哈宗教異化理論的揚棄
第一節(jié) 費爾巴哈的宗教異化思想
一、宗教是人的本質的異化
二、費爾巴哈宗教異化思想的進步意義與歷史局限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異化觀對費爾巴哈宗教異化理論的揚棄
一、對宗教異化根源的揭示:以勞動異化揚棄宗教異化
二、對異化問題的解決:以階級解放揚棄愛的宗教
第八章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對費爾巴哈倫理觀的批判
第一節(jié) 費爾巴哈的倫理道德思想
一、費爾巴哈倫理思想具有鮮明的反宗教特色
二、費爾巴哈倫理道德的自然基礎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對費爾巴哈倫理道德思想的批判
一、對費爾巴哈感性倫理道德的批判
二、對費爾巴哈抽象倫理道德的批判
第九章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對費爾巴哈歷史觀的超越
第一節(jié) 費爾巴哈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歷史觀
一、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二、人類社會歷史是宗教變遷史
三、愛的宗教是人類的救贖之路
第二節(jié)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實踐歷史觀對費爾巴哈唯心史觀的超越
一、對社會本質問題認識的超越
二、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認識的超越
三、對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超越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