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史學理論歷史主體的建構: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中國化研究(1921-1949)

歷史主體的建構: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中國化研究(1921-1949)

歷史主體的建構: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中國化研究(1921-1949)

定 價:¥66.00

作 者: 周建偉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歷史 歷史研究 史學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6144589 出版時間: 2014-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40 字數: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農民話語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內容。農民話語中國化直接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特點和規(guī)律,直接關涉對中國性質的認識、中國革命和歷史發(fā)展的動力、中國革命策略等基本問題。農民的主體地位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農民話語的核心問題。周建偉編著的這本《歷史主體的建構: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中國化研究(1921-1949)》從主體建構這一視閾出發(fā),從歷時性角度,對中共內部農民話語的斗爭和演變進行了細致疏理;從民族-國家和社會-階級兩個維度,勾勒了農民主體地位建構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本書對馬克思主義農民話語建構的歷史經驗進行了總結,對結合論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解釋模式進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新的綜合性的解釋模式。

作者簡介

  周建偉,男,1974年8月生,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當代中國政治問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廣東省社科規(guī)劃學科共建項目各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多項。獨立撰寫著作1部,在《科學社會主義》、《黨的文獻》、《現代哲學》、《人民日報》理論版、《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刊物發(fā)表論文20余篇。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研究思路、研究意義和概念界定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本書的總體思路和意義
三 概念界定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一 關于黨的農民理論的思想來源和發(fā)展動力
二 關于黨的農民理論的主要內容
三 關于黨的農民理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
四 對毛澤東農民理論的反思和批評
五 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中國化研究的特點和不足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和本書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本書框架
第一章 挑戰(zhàn)與抉擇
第一節(jié) 遭遇中國農民:馬克思主義農民觀概略
一 馬克思、恩格斯筆下的農民
二 列寧的農民理論
三 當馬克思主義遭遇中國農民
第二節(jié) 理論引進和經驗直覺:中共早期對中國農民問題的認識
一 兩種取向的分歧:鄧中夏與陳獨秀的論爭
二 理論與策略的供給:共產國際
三 一種新路徑的探索:以毛澤東為例
四 早期中共農民話語的特點
第三節(jié) 理論自覺:黨對中國農民問題認識的深化
一 黨的六大對農民問題的認識
二 毛澤東的農村調查與革命實踐
三 中國社會史論戰(zhàn)對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中國化的貢獻
四 理論自覺與理論轉折
第二章 創(chuàng)造與轉折
第一節(jié) 理論成熟:黨的農民話語的完善
一 對理論成果的吸收:以《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為例
二 理論思維的轉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三 話語與權力的變奏:延安的農村調查與整風運動
四 黨的農民話語體系的成熟
五 黨的農民話語第一次轉折的特點
第二節(jié) 農民理論的再轉折:“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
一 歷史背景的變化
二 話語內涵和理論來源
三 黨的農民話語的新拐點
第三節(jié) 黨的農民話語演變的特征與動力
一 黨的農民話語演變的特征
二 黨的農民話語發(fā)展演變的動力
第三章 民族-國家
第一節(jié) 農民革命與主體地位的基礎: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
一 兩種備選方案:亞細亞生產方式和社會發(fā)展“五階段論”
二 中國社會性質的論爭:拒絕亞細亞生產方式
三 中國社會性質的論爭:接受和發(fā)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理論
四 矛盾:毛澤東有關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話語及其策略
第二節(jié) 農民主體地位與現代民族一國家的建構
一 農民主體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基石:民族主義
二 農民主體性的生成:啟蒙與革命
三 農民主體性的生成:“傳統(tǒng)的發(fā)明”
四 余論
第三節(jié) 農民-人民話語與民族本位的革命科學
一 農民-人民話語的生產
二 民族本位的革命科學:新民主主義理論
第四章 社會-階級
第一節(jié) 結構-功能主義底色:黨對中國農村階級劃分的演變與發(fā)展
一 中國農村階級分析的起步
二 農村階級分析的發(fā)展
三 農村階級分析的完善
四 農村階級分析的特征
第二節(jié) 中國農民的特征:革命與先進的辯證法
一 對農民階級屬性的認識
二 對中國農民特征的分析
三 革命與先進的轉換與結合
第三節(jié) 話語實踐與村莊的階級建構
一 領導權:革命知識分子與話語生產
二 話語實踐與微觀社會的階級建構:以《翻身》和《十里店》為例
第五章 詮釋與展望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中國化的路徑、特征、啟示和展望
一 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中國化的路徑
二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的內在緊張
三 推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繼續(xù)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從農民理論中國化審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現有的解釋模式
二 從農民理論審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解釋模式
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種補充的解釋模式:承異論
四 繼續(xù)推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