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外交、國際關系印度中國觀演變研究

印度中國觀演變研究

印度中國觀演變研究

定 價:¥88.00

作 者: 尹錫南 著
出版社: 時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世界政治 政治 政治/軍事

ISBN: 9787802327917 出版時間: 2014-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6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隨著中國崛起的步伐加快,鄰國外交或曰周邊外交日益成為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鄰國中國觀的歷史演變遂為急務。與此同時,印度在21世紀的崛起也是不爭的事實。中印關系也已成為中國對外關系的重要基點。對于學術界和廣大讀者而言,本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尹錫南,1966年生,土家族,文學博士,歷史學碩士,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教授,四川大學“985工程”3期南亞與當代國際問研究創(chuàng)新基地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于2004—2005年、2011—2012年兩度留學印度。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國觀的基本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究意義和方法
第四節(jié) 本結構和研究內(nèi)容
第一章 度中國觀的美好與朦朧期(1840-1949年)
第一節(jié) 代印度的中國幻想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印度眼中的中國社會與政治風云
一、同情與揭露:對中國悲慘境遇的反應
二、尊崇與期望:對中國形象的正面利用
三、精神視角與政治視角:辯喜與康有為的認知錯位
四、從理解到非議:對國民黨的政治觀察
五、從理解到疑懼:對共產(chǎn)黨的政治觀察
第三節(jié) 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MN羅易的中國觀
一、羅易的中國歷史觀
二、羅易對中國現(xiàn)實政治的觀察
三、"五月指示泄密事件":纏繞羅易的重重迷霧
第四節(jié) 現(xiàn)代印度眼中的中國歷史與文化
一、梅農(nóng)筆下的中國古代文學
二、兩大文明的融合:印度的中印交流觀
三、儒家佛教與"道奧義書":印度的中國宗教哲學觀
(一)印度學者眼中的儒家思想
(二)印度學者眼中的道家思想
(三)印度學者眼中的中國佛教
第五節(jié)從想象與崇敬到批評與展望:泰戈爾的中國觀
一、關于中國文明的整體觀察
二、關于中國命運與中印合作的思考
第二章 度中國觀的升華與轉型期(1949-1988年)
第一節(jié) 蜜月期"印度中國觀的主流
(1949-1959年)
一、概述
二、中國社會面面觀
三、中國政治與經(jīng)濟發(fā)展觀
第二節(jié) 蜜月期"印度中國觀的支流
(1949-1959年)
一、印度中國觀的第一、二派支流
二、印度中國觀的第三派支流
第三節(jié) 慕、警覺、"驚醒":尼赫魯?shù)闹袊^演變
一、語帶敬慕看中國
二、心生警覺看中國
三、"驚醒"以后看中國
第四節(jié) 度主流中國觀的大轉型(1959-1988年)
一、中印邊界相關問題
二、"中國的背叛":中國觀轉型的心理前提
三、中國觀轉型的邏輯展開
第五節(jié) 度非主流中國觀的形象反撥
(1959-1988年)
一、中印關系低潮中的謹慎展望
二、歷史研究領域的中國形象反撥
三、邊界爭端起源和"中國威脅論"揭秘
四、親歷中國者的中國印象
第三章 度中國觀的混雜與激蕩期(1988年至今)
第一節(jié) 度如何看待中國崛起
一、定位中國形象的不同聲音
二、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觀
三、中國軍事發(fā)展觀
四、中國政治和社會發(fā)展觀
第二節(jié) 年來印度英文媒體的對華報道
一、2004-2010年印度對華報道的基本脈絡
二、近期印度媒體對華報道的基本動向
三、印度媒體對華負面報道的原因和中國的對策
第三節(jié) hindia:21世紀的"中印大同"
一、"中印大同"的濫觴和演變
二、從"中印大同"到中印"地緣文明范式"
三、"中印大同"的是是非非
第四節(jié) 度作家和記者的中國觀
一、印度之眼看中國:普蘭·蘇里的中國觀
(一)中國魂:尋找之旅的主題
(二)佛道儒:對文化中國的思考
(三)"咄咄逼人的本性":對現(xiàn)實中國的觀察
二、"霧里看花":印度記者艾蓓的中國觀
(一)政治優(yōu)先:意識形態(tài)的中國觀察
(二)孰優(yōu)孰劣:艱難痛苦的中印比較
(三)文化疏離:淡而無味的中國體驗
第四章 度中國觀演變特征與中印重新認識對方
第一節(jié) 度中國觀演變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jié) 印如何重新認識對方
一、當代印度中國觀的消極影響
二、印度如何培育成熟的中國觀
三、中國如何認識印度的中國觀
四、中國如何培育成熟的印度觀
余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