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英文版序言
印度班加羅爾
為讓真理降臨,就應做到無為的覺知
認識自我,是持續(xù)不斷地認識你的本來面目
討論生活的目的,必須弄清“生活”“目的”是指什么
若想認識世界,必須了解自己
建立觀念,對行動是有害的
認識“當下實相”,心靈要處在不做評判、不予譴責的狀態(tài)
我的本來面目帶來我與他人的關系
印度浦那
你做某事之前必須得認識你自己
實相是解決無數難題的唯一方法
基于某個念頭行動,勢必走向痛苦和悲傷
在無為中蘊含著非凡的行動
現(xiàn)代教育塑造不出完整的個體
創(chuàng)造力是沒有“努力”的無為的存在狀態(tài)
心智上的專門化意味著死亡
擺脫時間的制約
印度新德里
在當今文明里人的幸福為什么失去
我們的問題在于要帶著覺知展開行動
當你停止思想,覺知才會到來
認識自我就可以終結痛苦
印度巴納拉斯
想要擺脫痛苦,就應該從自身入手
唯有通過體驗,才能發(fā)現(xiàn)事情的實相
改革不過是一種后退
記憶,絕非覺知之道
承認“當下實相”是最為困難的
美國加州
幸福與滿足是不同的
僅僅聆聽,既不接受也不排拒
信仰妨礙對自我的認知
什么是簡單
專業(yè)化是一種絆腳石
什么是真正的宗教
擾亂,對于覺知是不可或缺的
觀念局限了我們的行動
問題乃是我們自身思考方式的反映
能否在沒有觀念的情況下展開行動
服從是另一種形式的支配
生活的難題不需要方法
為什么我們被困在自我意識里
觀念是一種逃避
英國倫敦
完整地應對生活的難題
理解個體方能認識個體與國家的關系
認識復雜的問題,需要寂靜的心靈
因空虛孤獨而尋求感受是逃離自我
心靈通過覺知邁入真正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