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城鎮(zhèn)化建設的飛速發(fā)展,許多城鎮(zhèn)開始了從“車行城市”到“步行城市”的轉變。無論城市規(guī)模大小,政府和建設者們都不再以城市快速路覆蓋率有多少或是車道有多寬、有幾條為衡量城市發(fā)展速度的標準;與之相反,更多的城市開始提倡“城市綠線”、“騎行系統(tǒng)”、“步行系統(tǒng)”等。那些原本被視作交通系統(tǒng)的落后代表的人行橋又重新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們可以看到城市中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人行橋,甚至那些已經被拆除的人行橋也紛紛被重新豎立了起來。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是人行橋應該怎樣設計?如何設計得好?如何評判……國內橋梁工程界對橋梁美學和橋梁造型的重視是近三十年的事情,盡管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和工程師關注入行橋的設計品質,但是從未將人行橋作為藝術品來看待。國內人行橋設計水平不高是不爭的事實,其原因就在于設計者缺乏用藝術的手段完整地表達設計思想的能力。反觀西方優(yōu)秀的人行橋設計,無不滲透出其所隱含的藝術觀念、藝術思想和藝術手法。任麗莎博士的著作對于我們如何認識人行橋的藝術性、如何從藝術的價值視角評判人行橋的設計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提醒我們打破專業(yè)視野的局限性,進行關于人行橋的哲學思考,這也正是《藝術視野中的人行橋》的價值所在。同時,《藝術視野中的人行橋》也為我們展示了當代人行橋設計的最新成果,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十分有益的資訊,對于橋梁設計的相關從業(yè)者和學者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