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共修《楞嚴經》,主要以經文直譯、注釋、講解、引申的形式,使之進一步通俗化、明朗化,適應初學者的需要,并使作為佛法心髓的禪學易為廣大學者接受和掌握。
眾所周知,《楞嚴經》是一部極重要的經典,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橫跨禪凈密律,均衡發(fā)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更是充實、圓滿:包括發(fā)心、解、行、證、悟,也都詳盡剖析開示——從教導正發(fā)心起,經循循善誘的破惑、見真(明心見性)、依性起修(設壇結界、于實際上起正修行),并詳細開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圓通、三界七趣眾生),令于圣境起企慕、而于凡外得知解,從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詳細講述六十位修證(三漸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讓行者于菩提道上明了目標和趣向;最后更廣為開示五陰魔境,及其破除之法,最終于菩提道上不致得少為足,克服魔怨留難,所修圓滿成就。
在叢林中,僧眾每天早課必誦楞嚴咒。歷代在打禪七之前,傳統(tǒng)上都是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嚴會”,由此可見本經在漢傳佛教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