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與中國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研究思路是:
第一部分:第一章。弱勢群體問題概述。該章對弱勢群體的概念、生存狀況和解決弱勢群體問題的意義等基礎性的內容進行了必要的探討。對弱勢群體概念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弱勢群體概念的內涵及特征、外延等兩個方面;對當前我國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的研究,主要表現在經濟狀況、生活質量、文化教育狀況等三個方面;對于解決弱勢群體問題的意義的分析,是從這個問題與社會主義本質、目標的關系(政治意義分析)、與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關系(經濟意義分析)以及與我國社會的穩(wěn)定(社會意義分析)等方面著手的。
第二部分:第二章至第五章。對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產生弱勢群體問題的原因具體展開分析。我們依據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化學等學科的相關理論,在通過正式途徑獲得大量事實材料的基礎上,分別從經濟根源、文化根源、心理根源和社會根源等幾個方面對弱勢群體的成因作出了具體的分析。這一部分是我們研究的重點之一,同時也為我們研究工作的下一步,即提出社會轉型時期解決我國社會弱勢群體問題的相應對策奠定必要的基礎。
第三部分:第六章至第十章。提出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解決弱勢群體問題的具體對策。分別從政治對策、經濟對策、社會對策、社會福利對策和法治對策等五個方面提出了解決弱勢群體問題的具體措施。對政治對策的研究,是從確立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政治理念,強調政府把保護弱勢群體作為自己的基本行政責任和避免強勢利益集團通過與權力精英的結盟形成對政治權力的操縱等方面展開的;對于經濟對策,是從樹立“以人為本”的經濟增長理念,實行充分就業(yè)的經濟增長模式和加快城市化步伐以充分發(fā)揮大城市聚集經濟的作用等幾個方面展開的;在社會對策方面,提出了政府要確保自己所提供的教育、衛(wèi)生等公共服務的效率與質量,建立一支專業(yè)的社會工作隊伍幫助弱勢群體恢復信心并獲取其必需的資源,取消農業(yè)戶口與非農戶口的區(qū)別以及構筑一個多層次并且覆蓋面廣的弱勢群體支持體系等主張;在社會福利對策方面,提出了確保有限的社會福利資源達到效用的最大化,建立城鄉(xiāng)一體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提出了以個人所得稅為最低生活保障主要財源的社會救助體制以及從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兩個方面建立和完善低保制度的社會監(jiān)督機制等建議;在法治對策方面,提出了營造保護弱勢群體的法治環(huán)境和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以改變他們在司法上的劣勢地位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