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雙重敘事中完成

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雙重敘事中完成

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雙重敘事中完成

定 價:¥36.80

作 者: 張梅蘭 著
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新銳新聞傳播學者論叢·隱喻
標 簽: 民俗學/民俗文化 文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0991986 出版時間: 2013-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6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新銳新聞傳播學者論叢·隱喻: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雙重敘事中完成》從傳播模式、傳播中介、傳播符號、傳播心理與傳播情境對土家跳喪進行儀式化傳播解讀,發(fā)現(xiàn)其包含著的深刻的文化與社會隱喻:通過儀式化傳播,對民族文化進行召喚與傳承,并達成文化上的認同與民族文化之根的維系,從而維護、推動土家社會共同體的存在與發(fā)展。
  在現(xiàn)代性及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影響下,在消費文化及強勢文化的沖擊下,土家跳喪儀式化傳播的情境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儀式化傳播的社會機制、社會語境及傳播的社會控制成為制約跳喪儀式化傳播走向的關鍵性因素。這凸顯了在當代多元的文化結構和文化形態(tài)下,非物質文化如何傳播、延續(xù)的現(xiàn)實性和重要性。

作者簡介

張梅蘭,壯族,1983年生,2012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新聞理論。先后在《當代傳播》《新聞界》《社會科學論壇》等雜志上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被《新華文摘》篇目輯覽收錄1篇。

圖書目錄

引言
一、研究理由及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田野調查的簡單交代
第一章 傳播模式:召喚聚集與社會秩序
第一節(jié) 跳喪的儀式內傳播
一、土家跳喪的活態(tài)表演
二、跳喪儀式的傳受關系
三、跳喪儀式內的傳播模式
第二節(jié) 跳喪的社會傳播方式
一、長陽民間跳喪的傳播概況
二、跳喪民間傳播的方式
三、跳喪在社會空間的傳播模式
第三節(jié) 社會秩序的維護
一、規(guī)范·秩序
二、分工·合作
三、情境·文化定勢
第二章 傳播中介:儀式敘事與文化變遷
第一節(jié) 儀式傳播的內容特征
一、闡釋民族起源,贊揚祖先業(yè)績
二、對男女情感的傳唱
三、對虎的歌頌與膜拜
第二節(jié) 敘事過程與文化變遷
一、伏羲氏敘事:民族記憶的喚醒
二、廩君敘事:民族文化的建構
三、向王敘事:文化的重構與解構
第三章 傳播符號:經驗共享與文化認同
第一節(jié) 跳喪傳播符號的表現(xiàn)形式
一、道具
二、場所
三、服裝
第二節(jié) 跳喪傳播符號的象征意義
一、器樂符號及其象征
二、時空符號及民族聯(lián)結
三、服飾符號與儀式意義
第三節(jié) 自我內化與文化認同
一、人與社會之間的深層互動
二、自我精神與身體的內化
三、個人支配與社會支配的統(tǒng)一
第四章 傳播心理:民族自覺與心理認同
第一節(jié) 跳喪的心理特征
一、高度的民族心理自覺
二、集體無意識的心理超脫
三、閾限期的心理狂歡
第二節(jié) 跳喪儀式化傳播的心理機制
一、原始社會巫術心理的遺存
二、對神靈的敬畏與寄托
三、對死亡的恐懼
第三節(jié) 儀式心理狀態(tài)下的民族認同
一、創(chuàng)傷性情境中的焦慮與釋放
二、民族快樂的強心劑
三、民族心理的認同
第五章 傳播情境:儀式嬗變與文化流變
第一節(jié) 跳喪儀式嬗變的表現(xiàn)形態(tài)
一、商業(yè)化的跳喪
二、娛樂化的跳喪
第二節(jié) 傳播情境的變化
一、傳播符號的變化
二、傳播模式的改變
三、文化的流變
第三節(jié) 跳喪儀式化傳播嬗變的社會語境
一、現(xiàn)代性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二、消費文化與強勢文化的沖擊
結語
附錄1 “長陽土家族跳喪儀式化傳播研究”調查計劃
一、調查目的和內容
二、調查設計
三、調查整理
附錄2 訪談提綱與資料收集清單
一、訪談提綱1(對村民)
二、訪談提綱2(對儀式從事人員)
三、訪談提綱3(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
四、訪談提綱4與資料收集清單(對文化與儀式組織
或機構)
五、訪談提綱5與資料收集清單
(對長陽縣與本儀式相關的其他組織、機構)
附錄3 部分有代表性的訪談記錄
參考文獻
一、學術專著
二、期刊
三、外文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