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言\t1
一、研究背景\t1
二、研究對象\t5
三、研究方法\t6
第一章 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基礎\t8
第一節(jié) 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界定\t8
一、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定義\t8
二、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本質\t22
第二節(jié) 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根據和機理\t25
一、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內在根據\t26
二、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外在根據\t32
三、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機理\t37
第三節(jié) 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進程\t43
一、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萌芽階段\t43
二、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初級階段\t45
三、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發(fā)展階段\t46
四、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成熟階段\t52
本章小結\t62
第二章 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方式\t63
第一節(jié) 條約方式:強制性的一體化\t63
一、條約方式的概述\t63
二、條約方式的基石\t65
三、條約方式的評析\t69
第二節(jié) 示范法方式:導向性的一體化\t72
一、示范法方式的應用\t72
二、示范法方式的特點\t77
三、示范法方式的得失\t79
第三節(jié) 共同體方式:超國家的一體化\t80
一、共同體方式的層次結構\t80
二、共同體方式的基礎及特征\t87
三、共同體方式的利弊\t89
第四節(jié) 移植方式:水平式的一體化\t90
一、移植方式的實踐\t90
二、移植方式的基礎\t94
三、移植方式的特點\t97
四、移植方式的優(yōu)劣\t98
本章小結\t99
第三章 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內容\t100
第一節(jié) 知識產權實體規(guī)范的一體化\t100
一、知識產權客體規(guī)范的一體化\t100
二、知識產權權利內容的一體化\t111
三、知識產權保護期限的一體化\t117
四、知識產權限制規(guī)范的一體化\t120
第二節(jié) 知識產權程序規(guī)范的一體化\t124
一、知識產權取得制度的一體化\t124
二、知識產權維持制度的一體化\t134
三、知識產權救濟制度的一體化\t137
本章小結\t141
第四章 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影響\t142
第一節(jié) 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積極影響\t142
一、對知識產權立法的影響\t142
二、對國家利益的影響\t146
三、對知識創(chuàng)新的影響\t150
四、總體評價\t161
第二節(jié) 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消極影響\t163
一、知識產權制度功能的異化\t163
二、南北國家緊張關系的加劇\t166
三、公共健康危機的誘發(fā)\t168
四、知識傳播和發(fā)展的遏制\t169
第三節(jié) 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修正\t173
一、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中的法治缺陷\t173
二、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校正\t178
本章小結\t183
第五章 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限度\t184
第一節(jié) 空間限度:知識產權地域性的分析\t184
一、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與知識產權地域性的關系\t185
二、空間限度的現實性:知識產權地域性強化或弱化的討論\t186
三、空間限度存在的必然性:知識產權地域性的成因分析\t191
第二節(jié) 結構限度:知識產權制度的分散化\t195
一、條約的分散化:以 “TRIPS-plus”為例\t195
二、保護主題的分散化\t205
三、利益主體的分散化\t209
四、一體化與分散化的辯證統(tǒng)一\t211
第三節(jié) 發(fā)展限度:民族國家及其法律本土化\t212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t212
二、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中的民族主義\t214
三、民族主義的表現方式——知識產權制度的本土化\t215
四、知識產權制度本土化與一體化的關系\t219
本章小結\t221
第六章 中國與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t223
第一節(jié) 我國參與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實踐\t223
一、我國參與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基本狀況\t223
二、我國參與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存在的缺陷\t228
第二節(jié) 我國應對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法律理念\t234
一、正義的理念\t234
二、人權的理念\t241
第三節(jié) 我國應對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基本策略\t246
一、積極應對,塑造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中的主體角色\t247
二、找準定位,加強對知識產權優(yōu)勢領域的保護\t248
三、提升能力,規(guī)制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中的民主\t251
四、實施措施,爭取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向有利方向發(fā)展\t254
本章小結\t258
結 語\t259
主要參考文獻\t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