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如何使用此書
第1章 科學與宗教對話的簡介
第一部分 歷史:三場標志性辯論
第2章 為什么要研究歷史?
第3章 論爭1:哥白尼,伽利略和太陽系
第4章 論爭2:牛頓,機械論字宙和自然神論
第5章 論爭3:達爾文和人類的生物學起源
第二部分 科學與宗教:若千主題
第6章 科學與宗教交互作用的一些模式
第7章 科學、宗教、對事物的解說
第8章 科學、宗教以及上帝存在的證明
第9章 科學與宗教中的證實與證偽
第10章 科學與宗教中的實在論及替代選擇
第11章 創(chuàng)造的教義與自然科學舛
第12章 上帝怎樣在這個世界中行動?
第13章 科學與宗教中一些模式的使用
第14章 自然科學與自然神學
第15章 科學與宗教中的理論異常
第16章 科學與宗教中的理論發(fā)展
第17章 其他信仰中科學與宗教的交互作用
第三部分 科學與宗教:當代論爭
第18章 理查德·道金斯和科學無神論:科學否定上帝嗎?
第19章 宇宙學:智慧原理是否意味著什么?
第20章 量子理論:科學與宗教的互補性
第21章 進化生物學:能談自然中的“設計”嗎?
第22章 進化心理學:宗教信仰的起源
第23章 宗教心理學:探討宗教體驗
第24章 宗教認知科學:宗教是“天然”的嗎?
第四部分 科學與宗教的個案研究
第25章 皮埃爾·泰亞爾·德·夏爾丹(1881—1955)
第26章 托馬斯·F.托蘭斯(1913—2007)
第27章 查爾斯·A.庫爾森(1910—1974)
第28章 伊恩·R.巴伯(1923—)
第29章 阿瑟·皮科克(1924—2006)
第30章 沃爾夫哈特·潘農伯格(Pannenberg,Wolfhart,1928—)
第31章 約翰·波爾金霍恩(1930—)
第32章 南茜·墨菲(Nancey Murphy,1951—)
第33章 阿利斯特·E.麥克格拉思(1953—)
第34章 菲利普·克萊頓(1956—)
結論
參考書目
索引
再版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