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者詩性生存,回歸本真才是快樂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認識自我,適時做擅長的事
道法自然,順勢而為
不斷調整心態(tài),因環(huán)境而改變
在適當的時機功成身退
清心寡欲,適可而止
寵辱不驚,心安則快樂
心中有道,自由自在
第二章 行事順隨,不失真性的自我認知與救贖
瞭望世界,從認識自己開始
自我管理需求“三寶”
天性和本色是你獨享的資本
隨和又不忘保留真性情
直視自己的劣勢,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勢
自恃己能,往往走向深淵
知錯,認錯,改錯,善莫大焉
第三章 道法天地合大道,處世也要順其自然
以冷靜之心和解萬事萬物
與人交,誠信是準則
恕己必先寬人,人際關系才會和諧
面對斗爭,要有容忍之量
以德報怨是一種藝術
順勢而為,不強人所難
先人再己是一種豁達的氣度
第四章 德者上善若水,圓融變通好交往
善于傾聽,用心去感知
切忌以“我”觀物
利萬物而不求報
懂禮儀,待人言行有禮
求同存異,交往時心平氣和
仁善待人得真心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第五章 智者不爭為爭,任何事不可過分強求
盈滿則缺,適可而止
韜光養(yǎng)晦,無人能與之爭
不為天下先
“外其身而身存”贏得尊重
立身行世,金玉莫能守
不尚賢,無煩憂
知足常樂是難得的德行
樂極生悲是一種必然
不求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 性情歸嬰兒,浮躁世界需要養(yǎng)心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以靜制動,超然應對
接受事實遵天道
回歸自然,凈化心靈
“無知”是大智的體現
排除雜念,歸于平靜
簡化生活,返璞歸真
平等看待世間所有人與事
第七章 認識萬物本源,順地法合天道的精髓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無序中尋找有序
自然法則就是生存法則
變通則生,固守則亡
強盛的前路必定是衰弱
有距離的“樹”才能夠生得蓬勃
“無我”的天人融合境界
第八章 不以善小而不為,用無為的原則堅守理想
循序漸進,積少成多
活在當下與憧憬未來并不相悖
成事不在立志,而在善始善終
“堅持”是決定成功與失敗的臨界點
大象無形,信念是成功的領袖
無為者,常常大有所為
展露才能需要抓準時機
第九章 知者不言,在詩書德學中提升知識的內供與外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讀書可以修身養(yǎng)性
知識創(chuàng)造機遇,改變命運
自大者學識匱乏
儲備在先,才能后發(fā)制人
在實踐中找到“活知識”
第十章 大喜不喜,通透豁達的境界讓心靈感悟與超越
大怒不怒,方可養(yǎng)心
堅定本心,不為外事所擾
少欲寡私,才能得心的寧靜
在紛繁中不驕不躁,泰若處之
用純凈的心去欣賞和感悟
張弛有度,讓心靈自由
靈魂的通達,源自于對世事的徹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