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前言第1章晶界結構與缺陷1.1晶界平衡結構1.1.1雙晶體學的幾何描述及要素1.1.2用本征位錯表示的晶界結構1.1.3晶界原子結構——結構單元模型1.1.4能量原子描述1.2晶界的晶體缺陷1.2.1點缺陷——晶間偏析1.2.2線缺陷——非本征位錯1.2.3體缺陷——晶界沉淀1.3結論1.4參考文獻第2章晶界變形的基本機制2.1臨近晶界的位錯2.2位錯與晶界間的彈性作用——鏡像力2.3位錯和晶界之間的短程(或核心)作用2.3.1位錯滑移傳播的幾何準則和能量準則2.3.2晶界處位錯反應的基本機制2.3.3位錯和晶界之間相互作用機制的原子尺度模擬2.3.4相互作用機制的實驗觀察2.3.5與非本征位錯相關的彈性應力場2.4與非本征位錯相關的應力場的釋放2.4.1晶界內的應力釋放過程2.4.2應力場隨著釋放時間的演化2.4.3晶界應力釋放現(xiàn)象的實驗研究2.4.4結論2.5材料的基本界面機制與力學行為之間的關系2.6參考文獻第3章冷變形晶界3.1前言3.2晶界塑性變形的協(xié)調性和不協(xié)調性3.2.1概述3.2.2雙晶中變形不協(xié)調性的計算3.3多晶晶粒中的內應力3.3.1晶體塑性的概念以及在多晶模型中使用的單晶行為
晶界與晶體塑性目錄3.3.2多晶中的內應力3.3.3應力釋放機制3.4使用有限元法(FEM)模擬局部力學場3.4.1多晶聚集體3.4.2從單晶到多晶的有限變換3.4.3本構硬化律參數(shù)的確定3.4.4基于多晶模型的局部力學場的例子3.5HallPetch定律及幾何必須位錯3.5.1定義3.5.2多晶中晶粒尺寸效應的模擬及與實驗的比較3.6變形和再結晶中的亞晶界和晶界3.6.1變形亞晶界和晶界3.6.2再結晶亞晶界3.7結論3.8參考文獻第4章蠕變與高溫塑性——晶界動力學4.1前言4.2晶界與晶粒增長4.2.1晶界動力學與晶粒長大定律4.2.2晶界偏析與沉淀對晶界遷移的影響4.3晶界和蠕變——相應機制和唯象定律4.3.1晶界機制4.3.2蠕變模型及動力學4.3.3本構蠕變律和變形機制圖4.3.4蠕變模型的局限性、晶界化學組成和蠕變4.4晶界與超塑性4.4.1唯象理論與微觀機制4.4.2不同模型4.4.3晶粒長大和超塑性變形4.5展望:納米材料的蠕變4.6參考文獻第5章晶間疲勞5.1前言5.2低溫晶間疲勞5.2.1解釋晶間疲勞所考慮的幾種尺度5.2.2α鐵及其他體心立方(BCC)金屬與合金的研究5.2.3面心立方結構(FCC)金屬及金屬合金的晶間疲勞斷裂5.3高溫疲勞5.3.1概述5.3.2奧氏體不銹鋼5.3.3鎳基超合金5.4結論5.5致謝5.6參考文獻第6章晶間偏析與晶體材料的斷裂6.1晶界與斷裂6.1.1斷裂參數(shù)——不同類型的斷裂6.1.2晶間斷裂6.2晶間偏析6.2.1偏析起源6.2.2平衡偏析熱力學——現(xiàn)存的模型6.2.3晶間平衡偏析的一般特征6.2.4非平衡偏析6.2.5晶間偏析的不均勻性——晶界結構的影響6.3偏析與晶間斷裂6.3.1晶間脆化機制6.3.2從脆化偏析到強化偏析6.4液態(tài)金屬誘發(fā)的晶間斷裂6.4.1與液態(tài)金屬接觸發(fā)生的現(xiàn)象6.4.2液態(tài)金屬脆化6.4.3晶間滲透6.4.4CuBi體系的晶間擴散6.4.5NiBi體系中的晶間潤濕6.4.6晶間滲透機制6.4.7AlGa體系的例子6.4.8結論6.5總結6.6參考文獻附錄附錄A雙晶體學及界面缺陷的拓撲表征附錄B第3章的附錄B.1符號B.2無限小變形B.2.1塑性變形和轉動B.3終極變換B.3.1幾何變換B.3.2運動學B.4終極變換的不協(xié)調性B.5幾何必須位錯密度的計算作者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