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祥,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金屬礦山高效開采與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首席教授,兼任中國金屬學會采礦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采礦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金屬礦山》等雜志理事,國家“863”計劃資源環(huán)境領域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作者長期從事膏體充填采礦、礦巖散體動力學和溶浸采礦等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擔了50多項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面上項目、博士點基金及多項校企合作課題等。相關科研成果已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一等獎6項。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13項,出版專*3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王洪江,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到澳大利亞南澳大學作訪問學者。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金屬礦開采技術研究,內容涉及地下硬巖礦床的采礦方法、尾礦處置與綜合利用技術、溶浸采礦等領域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先后負責和參加了20余項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優(yōu)先發(fā)展領域項目、云南省科技強省計劃以及廠協(xié)合作項目。近十年來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北京市科學技術基礎研究類一等獎1項。獲得授權專利10項,在國內外知名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9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機構共收錄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