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屬學與物理化學基礎知識
1.1 物質組成與物質形態(tài)
1.2 金屬學與熱處理知識
1.2.1 力學性能
1.2.2 晶體與非晶體
1.2.3 鐵的同素異構轉變
1.2.4 鋼的組織
1.2.5 鐵碳相圖
1.2.6 鐵碳合金成分-組織-性能之間的關系
1.2.7 鐵碳相圖在鋼鐵生產中的應用
1.2.8 熱處理知識
1.3 物理化學基本知識
1.3.1 氣體狀態(tài)方程
1.3.2 化學基礎知識
1.3.3 煉鋼反應熱效應
1.3.4 質量守恒與能量守恒
1.3.5 化學反應速度及影響因素
1.3.6 化學平衡及影響因素
1.3.7 分解壓
1.3.8 反應自由能
1.3.9 溶液的蒸氣壓
1.3.10 表面現(xiàn)象
1.3.11 擴散現(xiàn)象
2 鋼鐵生產流程基礎知識
2.1 鋼鐵的地位
2.2 鋼與鐵
2.3 鋼鐵業(yè)的發(fā)展
2.4 鋼鐵生產流程
2.5 煉鐵生產
2.6 煉鋼生產及煉鋼基本任務
2.6.1 工業(yè)化煉鋼方法
2.6.2 鐵水預處理
2.6.3 轉爐煉鋼
2.6.4 爐外精煉
2.6.5 鋼水澆注
2.7 軋鋼生產
2.7.1 軋鋼過程
2.7.2 軋鋼生產工藝
2.7.3 晶粒細化與控軋控冷
3 耐火材料基礎知識
3.1 耐火材料的化學組成和礦物組成
3.2 耐火材料的主要性質
3.2.1 耐火度
3.2.2 荷重軟化溫度
3.2.3 耐壓強度
3.2.4 抗折強度
3.2.5 熱穩(wěn)定性
3.2.6 熱膨脹性
3.2.7 導熱性
3.2.8 重燒線變化
3.2.9 抗渣性
3.2.10 氣孔率
3.2.11 體積密度
3.3 鋼包
3.3.1 鋼包尺寸的確定
3.3.2 鋼包的結構
3.3.3 底吹透氣磚
3.3.4 滑動水口
3.3.5 長水口
4 煉鋼爐渣基礎知識
4.1 煉鋼熔渣的作用
4.2 煉鋼熔渣的來源
4.3 熔渣結構的基本理論
4.4 熔渣的化學性質
4.4.1 熔渣堿度
4.4.2 熔渣氧化性
4.5 熔渣的物理性質
4.5.1 熔渣的熔化溫度
4.5.2 黏度
4.5.3 密度
4.6 爐渣相圖
4.6.1 二元相圖
4.6.2 三元相圖
5 鋼種生產與鋼材質量基礎知識
5.1 鋼的分類
5.1.1 按化學成分分類
5.1.2 按主要質量等級分類
5.1.3 按鋼的用途分類
5.1.4 按鋼的金相組織分類
5.2 鋼號表示
5.2.1 鋼種牌號的代表符號
5.2.2 我國鋼種牌號的表示方法
5.3 碳和其他元素在鋼中的作用
5.3.1 碳(C)
5.3.2 硅(Si)
5.3.3 錳(Mn)
5.3.4 硫(S)
5.3.5 磷(P)
5.3.6 氫(H)
5.3.7 氮(N)
5.3.8 氧(0)
5.3.9 鋁(A1)
5.3.10 鉻(Cr)、硼(B)、鎳(Ni)、鈣(Ca)
5.3.11 稀土元素(RE)
5.3.12 鉬(Mo)、鎢(w)
5.3.13 銅(Cu)、錫(sn)、鉛(Pb)、砷(As)
5.3.14 鈮(Nb)、釩(V)、鈦(Ti)
5.4 鋼種質量的概念及性能檢測
5.4.1 鋼的產品質量定義
5.4.2 鋼的性能
5.4.3 鋼質量的影響因素
5.4.4 鋼質量的檢驗方法
5.5 質量管理概述
5.5.1 全面質量管理
5.5.2 IS09000族貫標工作
5.5.3 質量問題的分析統(tǒng)計方法
5.5.4 因果分析圖
5.5.5 帕累托圖
5.5.6 質量分布圖
5.5.7 六西格瑪質量管理
5.6 品種鋼的生產
5.6.1 高質量鋼種的生產
5.6.2 易切削鋼
5.6.3 鋼筋鋼
5.6.4 軟線及焊條鋼
5.6.5 冷鐓鋼
5.6.6 耐候鋼
5.6.7 齒輪鋼
5.6.8 軸承鋼
5.6.9 船板鋼
5.6.10 重軌鋼
5.6.11 IF鋼
5.6.12 硅鋼
5.6.13 管線鋼
5.6.14 硬線鋼
5.6.15 彈簧鋼
5.6.16 不銹鋼
6 煉鋼自動控制基礎知識
6.1 自動控制基礎知識
6.1.1 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組成
6.1.2 自動控制要求的條件
6.2 基礎自動化級檢測原理
6.2.1 重量檢測
6.2.2 溫度檢測
6.2.3 結晶定碳原理
6.2.4 鋼流下渣檢測
6.2.5 副槍測量熔池液面高度原理
6.2.6 紅外碳硫分析儀的原理
6.2.7 測定熔池鋼液氧含量的原理
6.2.8 測定鋼液氫含量的原理
6.2.9 聲納化渣檢測裝置
6.2.10 連鑄中間包鋼水液位檢測
6.2.11 連鑄結晶器鋼水液位檢測
6.2.12 連鑄結晶器漏鋼預報
6.2.13 結晶器熱交換檢測
6.2.14 連鑄二冷區(qū)鑄坯表面溫度測量
6.2.15 連鑄機輥縫測量裝置
6.2.16 結晶器開口度與倒錐度測量
6.2.17 連鑄坯長檢測
6.2.18 鑄坯表面缺陷檢測
6.3 轉爐煉鋼自動控制類型
6.3.1 終點溫度成分檢測裝置
6.3.2 轉爐煉鋼終點自動控制模型
6.3.3 煉鋼全自動控制
6.4 連鑄自動控制類型
6.4.1 中間包液面控制
6.4.2 結晶器液面控制
6.4.3 開澆控制
6.4.4 結晶器冷卻水流量自動控制
6.4.5 二冷水控制
6.5 自動控制的新發(fā)展
6.5.1 自動化的三電系統(tǒng)
6.5.2 電力傳動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
6.5.3 現(xiàn)場總線系統(tǒng)一
6.5.4 人工智能技術
7 煉鋼廠的環(huán)境保護
7.1 政策法規(guī)
7.1.1 環(huán)境與環(huán)境保護
7.1.2 京都議定書
7.1.3 國內相關法規(guī)
7.2 煙氣、煙塵的性質
7.2.1 煙氣的特征
7.2.2 煙塵的特征
7.3 煙氣凈化回收系統(tǒng)主要設備
7.3.1 煙氣凈化系統(tǒng)的主要設備
7.3.2 煤氣回收系統(tǒng)的主要設備
7.4 風機與放散煙囪
7.4.1 風機
7.4.2 放散煙囪
7.5 凈化回收系統(tǒng)簡介
7.5.1 0G凈化回收系統(tǒng)
7.5.2 LT凈化回收系統(tǒng)
7.6 二次除塵系統(tǒng)及廠房除塵
7.6.1 二次除塵系統(tǒng)
7.6.2 廠房除塵
7.7 煙氣及煙塵的綜合利用
7.7.1 回收煤氣的利用
7.7.2 煙塵的利用
7.7.3 回收蒸汽
7.8 鋼渣及含塵污水處理系統(tǒng)
7.8.1 鋼渣處理系統(tǒng)
7.8.2 含塵污水處理系統(tǒng)
7.9 煉鋼廠的噪聲治理
7.10 連鑄車間內環(huán)境保護
7.10.1 二冷區(qū)蒸汽治理
7.10.2 車間內通風降溫
7.10.3 氧化鐵皮的處理
附錄 元素周期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