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1
第一輯 影史探問//1
“十七年”反特諜戰(zhàn)電影中的城市空間//2
“十七年”電影中的“上海姑娘”//15
“十七年”家庭情節(jié)劇的婦女解放主題//32
第二輯 影壇概況//53
近年來“主旋律”影視的流變及其文化分析//54
華語商業(yè)“大片”中的“文化軟實力”問題//69
“北進”及新世紀香港喜劇電影的流變//83
從《全民目擊》與《小時代》看電影的價值觀問題//97
從《天注定》和《白日焰火》看電影里的“中國故事”//102
第三輯 港臺影像//107
《老港正傳》與當代香港的精神認同//108
《色·戒》:革命的激情與主體的幻象//115
《東邪西毒》:記憶的“修復”與歷史的“終極”//125
《歲月神偷》與香港懷舊電影//140
《一代宗師》:一堆華美的碎片//149
第四輯 內地影風//153
《非誠勿擾》與馮小剛的“廣告經濟學”//154
《南京!南京!》:一場未遂的歷史對話//162
《唐山大地震》與“中式苦情戲”的意識形態(tài)癥候//175
《鋼的琴》的“喜劇性”:兼談一種喜劇風格//184
《白鹿原》:景物拼貼與文化自戀//191
第五輯 電視文化//199
“小沈陽”:“后嚴肅”時代的“文化英雄”//200
《我的團長我的團》:啟蒙歷史困境與“生命政治學”//209
“后《潛伏》時代”的“諜戰(zhàn)劇”觀察//216
從“本山退出”看“春晚”的小品困局//225
《蝸居》:中產階級的“貧困”與時代的精神狀況//234
跋//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