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傷科又名“下方寺里西房”傷科,源于南宋,出于少林,至明清分為張、王、傅、呂、單、徐諸分支?!独镂鞣糠剿幖?、《下方寺傷科醫(yī)錄》為傅氏世代家傳秘本。兩書均為元書紙毛筆抄錄,抄本高×寬為24cm×16cm。《里西房方藥集》兩冊,不分卷,首附正常骨骼圖及跌打損傷圖6幀,書末落款為“時在壬子孟夏下濣為瑞生賢倩鑒賞,仰峰陳國標書贈”;《下方寺傷科醫(yī)錄》一冊,不分卷,首篇末題為“沈吉人通習秘傳之好妙法”。瑞生、陳國標、沈吉人均無考,不能確知抄本為何人所撰及撰于何時。《里西房方藥集》分藥品歌、診相、拔捺、夾敷、修正法、醫(yī)治法、忌宜、臟腑施治、論治身骨脈、秘授跌打損傷神藥方及金瘡論諸節(jié);《下方寺傷科醫(yī)錄》載倉堂等35穴的引經藥及其他治傷方藥,并附外、婦、兒、五官、眼科諸方。抄本記錄了“三六九”傷科豐富的治傷經驗,包括創(chuàng)傷診斷、手法、開放性創(chuàng)傷的處理及預后、宜忌等;書中“取出碎骨、別骨補之”的記述,是我國古代異種骨植骨的重要史料;更為珍貴的是,抄本保存了“三六九”傷科獨特的用藥經驗,如洗藥方、麻醉方、接骨方、桃花散、七厘散、末藥方、膏藥方等,其所體現的學術觀點與少林派一脈相承,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兩書系珍本、孤本,為保持原貌,此次整理的《點校本》僅對原書進行校點,對書中個別訛字、脫字和假借字作了校正,原書有脫文或模糊不清難以辨認者,以虛缺號“口”按字數補入;原抄本無目錄,現據正文內容予以補編。浙江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所藏抄本《下方寺傷科》(上冊),與《里西房方藥集》內容相近,作為對校,《理傷續(xù)斷方》、《救傷秘旨》、《跌損妙方》等作為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