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理環(huán)境復雜,人口眾多,自然災害頻繁,由于安全意識淡薄和抗災能力較弱,自然災害和社會安全事故經常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強、經驗缺乏、易沖動等特點,學校又是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因此,青少年極易在災害和事故中遭受傷害,甚至出現(xiàn)群死群傷的安全事故和災難。青少年身上寄托著家人的希望,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因此,保證青少年的安全不僅是家長的期盼、學校的責任,也是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對于青少年,學校不僅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幫助他們塑造健康的體魄和品德,還要增強他們的防災減災和安全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安全行為和習慣,掌握基本的防災減災以及自救互救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從而科學地應對突發(fā)的安全事故和災難,避免和減輕傷害的發(fā)生。安全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事業(yè),防災減災從學校和青少年做起是根本之道。正是基于此目的,北京市地震局組織力量編撰了系列“防災減災科普教材”,供高中、初中和小學選擇使用。《高中生防災減災科普教材》力求科學、全面,既結合實際,又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盡量做到既貼近課堂和學校實際又適合青少年的特點。教材內容除了基本的減災和安全知識外,為了拓展知識面,根據(jù)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認識程度和理解能力,設置了不同的拓展欄目,可供有興趣的同學動手實踐和深入學習。同時,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思考和實踐活動,同學們能學有所思,習有所得,深入思考安全和災害問題,相關的知識和能力都得到鞏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