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亨先生序
梅廣先生序
第一講 人文主義在天(神)人關系中的問題性:韋伯、黑格爾式論中國歷史文化之解體性批判(上)
第二講 人文主義在天(神)人關系中的問題性:韋伯、黑格爾式論中國歷史文化之解體性批判(中)
第三講 人文主義在天(神)人關系中的問題性:韋伯、黑格爾式論中國歷史文化之解體性批判(下)
第四講 《 論語》中的“仁”及對話文學
第五講 孟、荀論心、情、性(上)
第六講 孟、荀論心、情、性(下)
第七講 墨子:”兼愛”說所比喻呈現的客觀化思想模式
第八講 老子:道與”無為”
第九講 莊子:“齊物”與“兩行”
第十講 老莊的“道”及其語言觀
第十一講 《 大學》與《中庸》:“修身”與“本性”
第十二講 《 易經》中的“生生”觀念與共鳴式思想
第十三講 印度的佛學(上)
第十四講 印度的佛學(下)
第十五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
第十六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I)
第十七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II)
第十八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V)
第十九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V)
第二十講 周敦頤與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上)
第二十一講 周敦頤與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下)
附錄
壹、中文上課大綱(syllabus)暨期末考題
貳、英文上課大綱
參、臺北,香港,芝加哥——錢新祖先生行述
肆、錢新祖(Edward T. Ch’ien)生平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