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后形而上學美學

后形而上學美學

后形而上學美學

定 價:¥128.00

作 者: 趙周寬 著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49581337 出版時間: 2016-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60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著在西方思想的核心領域:形而上學的內(nèi)在發(fā)展邏輯中探尋美學學科的本質性起源,具有“學科考古”和思想探源的意義。作者將美學得以萌生的理論關節(jié)點定位在形而上學向后形而上學的思想轉變中,在這兩者的彈性對峙中,為美學的產(chǎn)生搭建起富有張力的思想舞臺。本著對美學的批判性本質特征與形而上學之既鉗制思想又激活思想的深層辯證性這兩者同時做出映照式闡發(fā),從而一方面,為美學學科建構起思辨性的骨骼;另一方面,在美學這門訴諸感性愉悅的現(xiàn)代性學科中,為西方思想的自反性賦彩塑形。 尼采和海德格爾各自形而上學立場中的矛盾性,在本著中被置于形而上學自我建構與自我反對的辯證旋渦中,以思想樣本的方式凸顯了美學學科的悖論性。西方近現(xiàn)代其他重要思想家(鮑姆伽登、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哈貝馬斯、阿多諾、維爾默、韋爾施等)圍繞形而上學問題展開的理論辯難,也在本著中得到概要性展現(xiàn)。

作者簡介

  趙周寬,男,1971年生,陜西扶風人,1990至1997年就讀于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先后獲學士學位(1994)和碩士學位(1997),2010年在陜西師范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為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博士后,現(xiàn)供職于西安外國語大學漢學院。主要研究興趣涉及美學原理、身體哲學、比較哲學、比較宗教學、文學人類學等學術領域。參與或主持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多項。在《思想戰(zhàn)線》、《學術論壇》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

圖書目錄

思想激變中的美學(代自序)
一 后現(xiàn)代性的裂解 / 0 01
二 利奧塔與思想的“重寫” / 0 03
三 韋爾施與現(xiàn)代性診斷 / 0 04
四 “俄狄浦斯現(xiàn)代性” / 0 05
五 思之終點與開端 / 0 06
六 形而上學與思想 / 0 08
七 形而上學問題的現(xiàn)代性背景 / 0 09
八 美學—現(xiàn)代性 / 0 11

緒 論
一 什么是問題? / 0 14
二 作為現(xiàn)代性科學的美學的問題 / 0 16
三 中國當代美學與問題 / 0 27
四 美學與后形而上學 / 0 34
五 本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 / 0 37
六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 0 38

第一章 后形而上學論域勾勒
第一節(jié) 誰需要美學
一 美學的提問方式 / 063
二 需要結構分析 / 066
三 美學與形而上學的先天缺失 / 068
第二節(jié) 美學與形而上學的等級制度
一 形而上學等級制的僵局 / 070
二 作為“靜力學”的美學 / 073
三 審美超越 / 075
第三節(jié) 美學的辯證言說與科學體系的建構
一 感性辯證法 / 077
二 垂直模式與水平模式 / 084
三 美學成為一門現(xiàn)代科學 / 092
第四節(jié) 后形而上學與形而上學
一 后形而上學的“后” / 098
二 形而上學之“內(nèi)”與“外” / 103
三 形而上學與思想 / 112
四 一元論與思想的(不)可能性 / 117
第五節(jié) 現(xiàn)代世界的重建與美學
一 分化的現(xiàn)時代 / 123
二 美學與整一世界建構 / 129
三 美學在現(xiàn)代語境中的理論增殖 / 139
第六節(jié) 后形而上學美學的基本論題
一 作為學科形態(tài)后形而上學的美學 / 151
二 感性真實性的重新贏獲 / 154
三 確定性模式的革新 / 156
第七節(jié) 形而上學與歷史
一 形而上學有歷史嗎? / 159
二 形而上學歷史性的動力結構 / 168
三 形而上學歷史的敘述法 / 176

第二章 尼 采
引言 尼采闡釋中的思想角力 / 193
第一節(jié) 尼采與疾?。夯?,作為文化醫(yī)生的哲學家尼采
一 尼采的肉身之病與西方思想的觀念之病 / 196
二 蘇格拉底病例 / 200
三 瓦格納病例 / 204
四 雙面尼采:病人和醫(yī)生 / 212
第二節(jié) 生命與道德:或,尼采的阿里阿德涅線團
一 道德毒化簡史 / 219
二 輕松快樂的“非道德論者”尼采 / 223
三 為了生命而“真誠地說謊” / 228
第三節(jié) 顯白與隱微:或,作為柏拉圖的學生的尼采
一 作為“主體性”的權力意志 / 232
二 顯與隱:權力意志與永恒輪回 / 241
三 生命底色的展露 / 250
第四節(jié) 回旋舞曲:或,尼采與形而上學的周旋
一 復數(shù)的形而上學 / 255
二 尼采與不同形而上學的周旋 / 259
三 處于形而上學“邊緣”的“生命形而上學” / 264
四 “生命”和“理論”:生命形而上學結構分析 / 268
第五節(jié) 現(xiàn)代性舞池中的“另一支舞曲”:或,美學作為快樂的科學
一 生命主題的呈示 / 273
二 生命美學愛的“永恒三角” / 278
三 “創(chuàng)造”與“痛苦”:不竭的生命力之源 / 281
四 生命“還鄉(xiāng)”,或,美學之舞 / 286
第六節(jié) 多重緊張驅動著的生命之輪:或,生命美學的動力結構分析
一 生命等級問題 / 289
二 作為誘餌的查拉圖斯特拉 / 293
三 生命美學與形而上學深層矛盾的相互激發(fā) / 297
四 藝術形而上學 / 300
五 查拉圖斯特拉的“個性” / 303
第七節(jié) 生命的高寒品質:或,作為崇高的生命美學
一 超越悲喜的崇高 / 306
二 生命美學與公正 / 310
三 形而上學的痊愈,或,自由鳥之歌 / 314

第三章 海德格爾
引言 回到 / 來到海德格爾 / 321
第一節(jié) 在形而上學中定位海德格爾
一 對遮蔽史的解蔽 / 324
二 形而上學與西方思想 / 325
三 海德格爾對于形而上學基本原則“同一律”的執(zhí)守 / 328
第二節(jié) 海德格爾的探燈(差異性原則的運用)
一 差異性原則和原則性差異 / 333
二 同一性與差異性的差異性統(tǒng)一 / 339
三 海德格爾不同形象的差異性統(tǒng)一 / 343
四 由差異性原則探到“存在” / 347
第三節(jié) 形而上學的神秘夢鄉(xiāng)(存在之“無化”或“幽溟之境”)
一 重獲存在二重性 / 351
二 從“后面”切近“存在” / 357
三 從“側面”切近“存在” / 361
四 讓存在“動起來” / 366
第四節(jié) 與辯證法角力
一 “思存同一”中的“此在” / 369
二 辯證法與存在之神秘 / 374
三 海德格爾的辯證言說和對海德格爾的辯證言說 / 380
第五節(jié) 美學的林中空地
一 作為美學“前史”的形而上學批判 / 389
二 藝術的形而上學意義 / 393
三 “美”與“美學”的彈性對峙 / 399
第六節(jié) 揭蔽與覆蓋:海德格爾的美學解釋和對海德格爾美學的解釋
一 海德格爾論美學的動力結構 / 405
二 對海德格爾美學的多角度透視 / 414
三 在通向美學之無蔽的途中 / 421

第四章 美學的誕生
引言 美學與主體現(xiàn)代性 / 427
第一節(jié) 從尼采到海德格爾:對一段美學誕生史的回憶
一 尼采和海德格爾的差異性同一 / 432
二 兩人在形而上學極端可能性問題上的默契 / 436
三 “存在真理”與生命“力”的相互闡發(fā) / 441
第二節(jié) 顯隱二重性:美學發(fā)生學的問題結構
一 兩種美學發(fā)生史的對勘 / 450
二 美學與現(xiàn)代性主體之“光” / 456
三 先鋒派的形而上學意義 / 461
第三節(jié) 黑格爾藝術難題的形而上學意義
一 黑格爾的藝術難題 / 466
二 藝術難題,或,黑格爾與希臘人的對峙 / 469
三 黑格爾對形而上學的“完成”和“遮蔽” / 476
第四節(jié) 美學發(fā)生源點上的三場爭辯
一 搭建形而上學的擂臺 / 482
二 第一場爭辯:康德vs鮑姆伽登(知性完善問題) / 485
三 第二場爭辯:黑格爾vs康德(主體性問題) / 491
四 第三場爭辯:尼采vs黑格爾(矛盾性問題) / 497
第五節(jié) 在后形而上學旗幟下
一 “反形而上學”的現(xiàn)代起點:孔德 / 503
二 “交往理性”中的“后形而上學思想”:哈貝馬斯 / 507
三 對形而上學的批判和補救:阿多諾與韋爾默 / 517
四 后形而上學一脈九流 / 525
第六節(jié) 不同于審美救贖的美學的救贖
一 處于形而上學和后形而上學“之間”的美學 / 527
二 “審美救贖”省思 / 531
三 美學的救贖與西方思想的“自我救贖” / 534
第七節(jié) 后形而上學之后
一 “后”的思想譜系 / 541
二 中國當代美學的形而上學訴求 / 548
三 “后”的終結或“終結論”之后 / 555
余論:回顧中國當代美學 / 562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參考文獻 / 572
二 期刊論文及其它 / 583
三 英文參考文獻 / 588
四 網(wǎng)絡資源 / 589
后 記 / 59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