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IT基礎設施 0
1.1 IT基礎設施與數據中心 2
1.1.1 IT基礎設施—數據中心 2
1.1.2 數據中心的物理環(huán)境需求 3
1.1.3 數據中心的發(fā)展和趨勢 3
1.1.4 大數據時代對數據中心的要求 4
1.1.5 存儲在數據中心的作用 4
1.1.6 服務器在數據中心的作用 5
1.1.7 網絡在數據中心的作用 5
1.2 云數據中心 6
1.2.1 傳統(tǒng)數據中心的挑戰(zhàn) 6
1.2.2 云數據中心的主要架構 7
1.2.3 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融合 9
1.2.4 服務器在ICT背景下的主要需求和應用場景 10
1.2.5 存儲在ICT背景下的主要需求和應用場景 10
1.2.6 云計算在ICT背景下的主要需求和應用場景 11
1.2.7 數據中心在ICT背景下的主要需求和應用場景 12
1.3 本章總結 12
1.4 練習題 13
第2章 存儲與應用環(huán)境 14
2.1 存儲的應用環(huán)境 16
2.1.1 存儲的I/O流程 16
2.1.2 網絡存儲技術 16
2.2 存儲設備 17
2.2.1 機械硬盤 17
2.2.2 固態(tài)硬盤 23
2.3 主機與應用 28
2.3.1 操作系統(tǒng) 28
2.3.2 設備驅動 29
2.3.3 卷管理器 29
2.3.4 文件系統(tǒng) 29
2.3.5 集群 30
2.4 大數據應用的挑戰(zhàn) 30
2.4.1 大數據的概念 30
2.4.2 大數據應用對存儲的挑戰(zhàn) 31
2.5 本章總結 32
2.6 練習題 32
第3章 服務器基礎 34
3.1 服務器概述 36
3.1.1 服務器簡介 36
3.1.2 服務器的主要特點 36
3.2 服務器的分類 38
3.2.1 按照體系架構來劃分 38
3.2.2 按應用層次劃分 38
3.2.3 按服務器的處理器架構劃分 40
3.2.4 按服務器用途劃分 40
3.2.5 按服務器的機箱結構劃分 41
3.3 處理器的發(fā)展與技術 43
3.3.1 處理器概述 43
3.3.2 常見的處理器 43
3.4 內存的發(fā)展與技術 44
3.4.1 內存概述 44
3.4.2 常見的內存技術 44
3.5 服務器I/O總線 46
3.5.1 I/O總線概述 46
3.5.2 常見的I/O總線技術 46
3.6 服務器RAID技術 47
3.6.1 RAID概述 47
3.6.2 服務器RAID卡 47
3.7 服務器高級技術與發(fā)展 49
3.7.1 服務器的智能監(jiān)控管理技術 49
3.7.2 服務器的安全保護技術 50
3.7.3 服務器負載均衡技術與應用 52
3.7.4 服務器容錯技術與應用 54
3.7.5 服務器虛擬技術與應用 57
3.8 服務器操作系統(tǒng) 58
3.8.1 操作系統(tǒng)概述 58
3.8.2 常見的操作系統(tǒng) 58
3.9 服務器文件系統(tǒng) 59
3.9.1 文件系統(tǒng)概述 59
3.9.2 常見的文件系統(tǒng) 59
3.10 服務器高可用集群技術與應用 60
3.10.1 集群技術概述 60
3.10.2 常見的集群技術 60
3.11 華為服務器產品介紹 61
3.11.1 RH2285 V2 61
3.11.2 RH5885 V2 62
3.11.3 E6000 62
3.11.4 X6000 63
3.11.5 E9000 64
3.12 本章總結 65
3.13 練習題 66
第4章 RAID技術及應用 68
4.1 RAID基本概念與技術原理 70
4.1.1 RAID概述 70
4.1.2 RAID的種類 72
4.1.3 RAID的原理 73
4.2 RAID級別 78
4.2.1 RAID-0 78
4.2.2 RAID-1 78
4.2.3 RAID-2 79
4.2.4 RAID-3 80
4.2.5 RAID-4 80
4.2.6 RAID-5 81
4.2.7 RAID-6 81
4.2.8 RAID-10 82
4.2.9 RAID級別總結 83
4.3 RAID中的數據保護技術 83
4.3.1 熱備 83
4.3.2 重構 84
4.3.3 預拷貝 85
4.4 RAID與LUN 85
4.5 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RAID的發(fā)展趨勢 86
4.5.1 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RAID面臨的問題 86
4.5.2 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RAID發(fā)展的實踐 87
4.6 本章總結 87
4.7 練習題 88
第5章 存儲陣列技術及應用 90
5.1 存儲陣列系統(tǒng)的組成 92
5.2 存儲陣列系統(tǒng)架構簡析 92
5.2.1 控制框 92
5.2.2 硬盤框 98
5.3 存儲陣列通用技術 101
5.3.1 磁盤預拷貝 102
5.3.2 LUN拷貝 102
5.3.3 塊虛擬化 103
5.3.4 SmartTier 103
5.3.5 SmartQoS 104
5.3.6 SmartThin 104
5.3.7 操作分級 105
5.3.8 硬件冗余技術 105
5.3.9 掉電保護技術 107
5.3.10 保險箱技術 107
5.3.11 鏡像通道技術 107
5.3.12 熱插拔技術 108
5.3.13 SSD緩存技術 108
5.3.14 多路徑技術 109
5.3.15 SAS級聯(lián)技術 109
5.4 華為存儲陣列產品及應用 109
5.4.1 產品定位 110
5.4.2 軟硬件形態(tài)和組件 110
5.4.3 典型應用 112
5.4.4 產品特點 112
5.5 本章總結 116
5.6 練習題 117
第6章 SAN技術及應用 118
6.1 DAS概述 120
6.1.1 DAS簡介 120
6.1.2 DAS技術的發(fā)展 120
6.1.3 DAS的分類 121
6.1.4 DAS技術遇到的挑戰(zhàn) 121
6.2 使用SCSI實現DAS 122
6.2.1 SCSI協(xié)議簡介 122
6.2.2 SCSI-3協(xié)議簡介 122
6.2.3 SCSI-3通信模型 123
6.2.4 SCSI指令模型 123
6.2.5 基于SCSI的DAS應用 124
6.3 SAN的產生與發(fā)展 124
6.3.1 SAN概述 124
6.3.2 SAN的產生 124
6.3.3 SAN的發(fā)展與主要形態(tài) 125
6.4 SAN的組成與部件 126
6.4.1 SAN的結構 126
6.4.2 SAN的連接組件 126
6.4.3 FC-SAN的線纜 128
6.5 FC連接和端口 128
6.5.1 FC架構簡介 128
6.5.2 FC拓撲結構與所用端口 129
6.6 FC協(xié)議 131
6.6.1 FC層次結構 131
6.6.2 光纖通道編址 131
6.6.3 FC幀 132
6.6.4 FC協(xié)議的優(yōu)劣 133
6.6.5 FCoE技術 133
6.7 SAN與DAS的比較 133
6.8 華為解決方案及其應用場景 134
6.9 本章總結 137
6.10 練習題 138
第7章 IP-SAN技術及應用 140
7.1 IP-SAN的產生和發(fā)展 142
7.1.1 IP-SAN概述 142
7.1.2 IP-SAN的發(fā)展、趨勢 142
7.2 IP-SAN的組成與部件 143
7.2.1 IP-SAN的組成 143
7.2.2 IP-SAN組網連接 144
7.3 iSCSI協(xié)議 145
7.3.1 iSCSI協(xié)議簡介 145
7.3.2 iSCSI協(xié)議模型 145
7.3.3 iSCSI體系結構 146
7.3.4 iSCSI的啟動器和目標器 147
7.3.5 iSCSI會話連接 147
7.3.6 iSCSI的拓撲結構 149
7.3.7 iSCSI實現方式 150
7.4 FC協(xié)議與TCP協(xié)議的融合 151
7.4.1 FCIP技術 152
7.4.2 FCIP技術細節(jié) 152
7.4.3 基于FCIP的存儲方案及其特點 153
7.4.4 iFCP技術 154
7.4.5 iFCP技術細節(jié) 155
7.4.6 基于iFCP的存儲方案 156
7.4.7 FCoE技術 157
7.4.8 FCoE技術細節(jié) 157
7.4.9 基于FCoE的存儲方案及其特點 157
7.5 IP-SAN協(xié)議的比較 158
7.5.1 FC/iFCP/FCIP協(xié)議 158
7.5.2 分析與應用場景 159
7.6 IP-SAN華為的實現與應用 159
7.6.1 相關華為產品簡介 159
7.6.2 IP-SAN解決方案 160
7.7 本章總結 162
7.8 練習題 162
第8章 NAS技術及應用 164
8.1 NAS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