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前言
緒論
一、研究現狀及研究價值
二、主要內容
三、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五、主要觀點
六、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賈思勰生平考略
第一節(jié) 賈思勰籍貫故里考
一、關于賈思勰籍貫、故里研究與表述存在的問題
二、賈思伯與賈思同的籍貫、故里
三、賈思勰與賈思同是否為同一人
四、賈恩勰與賈思伯、賈思同的關系
五、古今益都、青州、壽光行政區(qū)劃及賈氏故里
第二節(jié) 賈思勰為官“高陽”郡治考
一、關于高陽郡及賈恩勰為官高陽的有關記述
二、關于高陽郡的設置與沿革
三、賈思勰做的哪個高陽郡的太守
結語
第二章 《齊民要術》土壤耕作技術思想及其現代傳承與啟示
第一節(jié) 《齊民要術》中的耕作技術與思想
一、火燒、劗殺、開墾、耕種——明確墾荒造田的方法
二、“耕地以燥濕所得為佳”——強調土壤干濕適度
三、“秋耕欲深,春夏欲淺”——耕地保墑要因時制宜
四、“初耕欲深,轉耕欲淺”——耕地保墑要因地制宜
五、耕地量力擇時、耕鋤因地而異、麻田耕不厭熟——耕地保墑方式要靈活
六、“犁欲廉,勞欲再”——精耕細作思想-
七、“美田之法,綠豆為上”——美田、養(yǎng)田之法-
八、“強土爾弱之弱土爾強之”——土壤改良技術思想
九、“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重視耕種技術改進和勞動生產率提高
十、“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織”——強調耕織的重要性-
第二節(jié) 《齊民要術》耕作技術思想的現代傳承與啟示-
一、從傳統(tǒng)耕作技術的實踐體悟到現代耕作技術的科學認知
二、少耕或免耕的水土、資源、環(huán)境效益
三、用地養(yǎng)地結合與綠肥輪作的傳承與啟示
四、環(huán)割技術的傳承與啟示
五、耕作種植技術思想的傳承與啟示
結語
第三章 《齊民要術》農作物種植栽培技術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第一節(jié) 《齊民要術》農作物種植栽培技術思想
一、《齊民要術》種谷技術思想
二、《齊民要術》種黍技術思想
三、《齊民要術》大豆種植栽培技術思想
四、《齊民要術》大、小麥種植栽培技術思想
五、《齊民要術》水稻種植栽培技術思想
第二節(jié) 現代農作物種植栽培技術思想對《齊民要術》的繼承與發(fā)展
一、現代種谷技術思想對《齊民要術》的繼承與發(fā)展
二、現代種黍技術思想對《齊民要術》的繼承與發(fā)展
三、現代大豆種植技術思想對《齊民要術》的繼承與發(fā)展
四、現代大、小麥種植栽培技術對《齊民要術》的繼承與發(fā)展
五、現代水稻種植栽培技術思想對《齊民要術》的繼承與發(fā)展
第三節(jié) 《齊民要術》農作物種植栽培技術思想的現代意義
一、《齊民要術》種谷技術思想的現代意義
二、《齊民要術》種黍技術思想的現代意義
三、《齊民要術》大豆種植栽培技術思想的現代意義
四、《齊民要術》大、小麥種植技術的現代意義
第四章 《齊民要術》蔬菜種植技術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第五章 《齊民要術》果樹林木種植栽培技術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第六章 《齊民要術》經濟商貿思想
第七章 《齊民要術》哲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第八章 《齊民要術》版本與??贝嬉裳芯?br />第九章 《齊民要術》保存亡佚圖書資料及其文獻史料價值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