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是農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制度障礙,戶籍制度之所以廣受詬病是因為其內在的歧視性,包括歧視性公共福利供給制度,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就業(yè)歧視、教育歧視等?!度肆Y本與城市經濟增長:戶籍制度對中國城市經濟增長影響研究》認為,戶籍制度通過收入不平等機制和人力資本篩選機制對城市經濟增長產生影響;戶籍制度的歧視性對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將形成城市政府的改革激勵,從而影響未來的戶籍制度改革。因此,探討戶籍制度歧視性對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將有助于評估城市政府的改革激勵,為改革方案的確定提供參考。《人力資本與城市經濟增長:戶籍制度對中國城市經濟增長影響研究》嘗試彌補既有文獻的若干不足之處,構建了包含人力資本篩選機制和收入不平等機制在內的戶籍歧視影響城市經濟增長的分析框架,同時在分析過程中考慮了城市人口規(guī)模收益和擁擠效應等因素?!度肆Y本與城市經濟增長:戶籍制度對中國城市經濟增長影響研究》的理論分析部分討論了戶籍歧視對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對城市經濟穩(wěn)態(tài)增長路徑的分析表明,相對于無戶籍差異的情形,戶籍差異導致的收入不平等將提高均衡的城市物質資本存量和戶籍居民消費水平,人力資本吸納機制將提高城市總體產出水平,這成為戶籍制度改革推進緩慢的經濟根源。同時,理論分析也表明,歧視性的戶籍政策存在由強到弱直至消失的內生變遷過程。雙城市模型的討論則表明,勞動力供給趨緊將成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背景,此時,城市競爭的存在將促進戶籍歧視政策的退出,經濟發(fā)達的中小城市將能夠在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中獲得城市競爭優(yōu)勢。《人力資本與城市經濟增長:戶籍制度對中國城市經濟增長影響研究》的實證研究發(fā)現,我國地級以上城市總體的戶籍歧視程度呈逐年增強的趨勢,且東部地區(qū)戶籍歧視程度的提高速度*快。城市戶籍歧視程度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城市行政級別成正相關關系,且與地理位置高度相關。戶籍歧視對省會及以上級別城市的經濟增長具有顯*的負面影響,且影響力度超過普通地級市的兩倍。基于理論和實證研究結論,《人力資本與城市經濟增長:戶籍制度對中國城市經濟增長影響研究》認為未來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重心應向東部地區(qū)轉移,尤其要關注省會及以上大城市的戶籍改革;在城市發(fā)展中應逐步剝離戶籍制度的人才篩選功能和福利分配功能,同時努力提高對農業(yè)轉移人口的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