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理論基礎
第1章 概述
1.1 凈水廠排泥水處理的必要性
1.2 國內外凈水廠排泥水處理現狀及實例
1.2.1 國外現狀及實例
1.2.2 國內現狀及實例
第2章 理論基礎
2.1 污泥的分類
2.1.1 天然污泥
2.1.2 地下水污泥
2.1.3 軟化水污泥
2.1.4 絮凝污泥
2.2 污泥的性質
2.2.1 有機物對給水污泥性質的影響
2.2.2 污泥的親水性和疏水性
2.2.3 污泥中水分的性質
2.2.4 污泥的可壓縮性
2.2.5 其他性質
2.2.6 表征污泥性質的指標
2.3 凈水廠排泥水量組成及計算
2.3.1 沉淀池排泥水量
2.3.2 氣浮池浮渣排出水量
2.3.3 濾池反沖洗排泥水量
2.3.4 清洗池子水量及其他水量
2.4 凈水廠自用水量及自用水量系數
2.4.1 凈水廠自用水量
2.4.2 凈水廠自用水量系數
2.5 凈水廠排泥水水質特點
2.5.1 沉淀池排泥水
2.5.2 濾池反沖洗排水
2.5.3 氣浮池浮渣
2.6 凈水廠運行方式對排泥水處理系統(tǒng)的影響
2.6.1 沉淀池排泥和濾池反沖洗時序對調節(jié)工序的影響
2.6.2 沉淀池排泥濃度對調節(jié)工序的影響
2.7 排泥水處理系統(tǒng)運行方式對凈水廠的影響
2.7.1 回流系統(tǒng)流量關系分析
2.7.2 回流比與回流模式
2.7.3 回流系統(tǒng)水質關系分析
2.7.4 凈水廠自用水量系數討論
2.8 排泥水處理工藝流程綜述
2.8.1 調節(jié)
2.8.2 濃縮
2.8.3 脫水
2.8.4 處置
2.8.5 總體工藝流程的確定
2.9 排泥水處理規(guī)模
2.9.1 排泥水處理模式
2.9.2 干泥量計算 、
2.9.3 影響干泥量大小的因素分析及干泥量計算公式討論
2.9.4 計劃處理濁度
2.9.5 排泥水處理規(guī)模的確定
2.9.6 非完全處理模式超量污泥排出口位置選擇
2.9.7 高濁度對策
2.10 處理程度和受體要求
2.10.1 受體對排泥水直接排放的要求
2.10.2 受體對泥餅的要求
下篇 凈水廠排泥水處理設計
第3章 設計基礎資料收集與分析
3.1 基礎資料收集
3.1.1 原水資料
3.1.2 凈水廠規(guī)劃資料和日常運行管理資料
3.2 資料分析及小型試驗
3.2.1 水質資料分析及試驗
3.2.2 排泥水的性狀分析及試驗
第4章 調節(jié)工序及調節(jié)構筑物
4.1 調節(jié)工序子工藝流程及分析
4.1.1 凈水廠排泥水送往廠外處理
4.1.2 凈水廠排泥水廠內處理
4.2 分建式調節(jié)構筑物設計
4.2.1 排泥池
4.2.2 排水池
4.3 合建式調節(jié)構筑物
4.3.1 綜合排泥池人流負荷時序安排
4.3.2 綜合排泥池調節(jié)容量
4.3.3 綜合排泥池工型
4.3.4 綜合排泥池Ⅱ型
第5章 濃縮工序及濃縮構筑物
5.1 濃縮工序子工藝流程及其選擇
5.1.1 濃縮方式
5.1.2 濃縮工序子工藝流程
5.1.3 濃縮工序工藝流程選擇
5.1.4 國內凈水廠排泥水處理所采用的濃縮工藝及分析
5.2 重力濃縮設計
5.2.1 進入濃縮池干泥量S2分析
5.2.2 前處理設計
5.2.3 重力連續(xù)式濃縮池設計
第6章 脫水工序及脫水機房設計
6.1 脫水工序子工藝流程
6.1.1 污泥干化場脫水工藝流程
6.1.2 機械脫水子工藝流程
6.2 自然干化場設計
6.2.1 設計要點
6.2.2 設計參數取值與計算
6.2.3 構造實例
6.3 機械脫水
6.3.1 脫水前處理
6.3.2 脫水機械及脫水機房設計
第7章 廠平面及分期建設
7.1 廠平面
7.1.1 廠址選擇
7.1.2 廠平面構筑物布置
7.1.3 廠平面管道
7.2 分期建設形式
7.3 成本計算分析
附錄
附錄1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
附錄2 皮爾遜Ⅲ型曲線模比系數KP值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