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前言/1
前言和致謝/1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jié) 勞工運動與勞工研究的雙重危機/1
第二節(jié) 關于勞工與勞工運動的現(xiàn)狀與未來的辯論/4
第三節(jié) 世界-歷史視角下的勞工抗爭:概念與理論框架/12
第四節(jié) 研究策略/23
第五節(jié) 20世紀的世界工人:本書概要/36
第二章 勞工運動與資本轉移/38
第一節(jié) 汽車產業(yè)中勞工抗爭的世界-歷史模式/40
第二節(jié) 從美國的弗林特到韓國的蔚山:汽車工人大罷工浪潮的歷史再現(xiàn)/43
第三節(jié) 后福特主義的技術調整?/62
第四節(jié) 邊界劃分和“精益-二元”生產模式的悖論/65
第三章 勞工運動與產品周期/70
第一節(jié) 汽車產業(yè)的產品周期/72
第二節(jié) 比較視角中的紡織工業(yè)產品周期/76
第三節(jié) 產品周期、調整策略與運輸產業(yè)中的勞工抗爭/91
第四節(jié) 一種新的產品調整策略?/96
第五節(jié) 結論/114
第四章 勞工運動和世界政治/116
第一節(jié) 世界大戰(zhàn)和勞工抗爭/117
第二節(jié) 19世紀后期的全球化和現(xiàn)代勞工運動的興起/123
第三節(jié) 國際和國內沖突的惡性循環(huán)/130
第四節(jié) 勞工抗爭、世界大戰(zhàn)和殖民地世界的國家獨立/136
第五節(jié) 美國霸權、大眾消費以及發(fā)展主義的社會契約/140
第六節(jié) 從美國的霸權危機到世界勞工的危機/151
第五章 世界-歷史視角下當代勞工運動發(fā)展的動力機制/158
第一節(jié) 一場沖向底線的競賽?/158
第二節(jié) 南北差距的終結?/159
第三節(jié) 工人結構性談判力量的削弱?/160
第四節(jié) 戰(zhàn)爭與工人權利將何去何從?/163
第五節(jié) 新勞工國際主義?/166
附錄一 世界勞工小組數據庫:概念化、測量方法與數據收集程序/169
附錄二 從報紙索引中記錄數據的說明/185
附錄三 國家的分類/191
參考文獻/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