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編寫本教材的一呤基本理念是,如果說經濟奎臻化正在和已經使世界經濟的整體性日益增強的話,那么它就與作為一個經濟整體的一般國民經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因而我們可以參考現代經濟學的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框架來剖析世界經濟。以國民經濟為對象的現代經濟學,一般分為微觀和宏觀兩部分。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市坊運行方式的價格機制,作為經濟活動鴦體的企業(yè),以及作為要素配置方式的市坊;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經濟周而復始運行的總量均衡,作為運行機制的經濟體制,作為規(guī)模擴大的經濟增長,以及作為結構進步的經濟發(fā)展等。盡管體制、增長與發(fā)展問題已經成為獨立的學科,對其研究采用的基本上仍是宏觀分析的方法。與此相似,我們可以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找到與它們相對應的各個主題。根據這樣的設想,本書除導論部分分析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形成與發(fā)展外,其余部分分微觀與宏觀上下兩篇。微觀篇中,介紹了促使世界市場形成的國際分工,世界商品與服務市場,作為世界經濟特有的主體跨國公司與國家,以及作為資源配置的資本市場。宏觀篇中,介紹了促使經濟全球化制度形成和發(fā)展的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制度標志的世界貿易組織,作為經濟全球化一個發(fā)展階段的區(qū)域經濟一體化,也闡述了世界經濟增長、發(fā)展和均衡這些宏觀經濟問題。最后一章是對經濟全球化的性質分析和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戰(zhàn)略思考。顯然,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現代經濟學的成果套在世界經濟上。我們不應重復經濟學中已經成熟而在世界經濟中完全適用的各種理論和結論,例如在微觀方面的供求規(guī)律、市場形態(tài)、價格機制等,必須在這種框架中具體研究世界經濟的一些特殊的問題,例如,作為世界經濟中經濟主體的跨國公司和國家,全球經濟體系的形成及其體制特征。某些問題的視角也與經濟學不同,如增長問題側重于可持續(xù)性,因為對世界經濟來說,資源的約束使可持續(xù)性更具有本質的意義;又如發(fā)展問題側重于平衡性,因為從全球范圍看,各國經濟的平衡發(fā)展是整個世界發(fā)展的關鍵。從內容上講,本教材分析的主題與現行各類世界經濟教材沒有根本的區(qū)別。不同的只是我們以經濟全球化作為對世界經濟的分析焦點。這并沒有縮小世界經濟的研究視野,恰恰相反,這使我們對世界經濟本質特征和規(guī)律的分析更為深入。教師、學生和其他讀者不難發(fā)現,這樣的體系安排是一種新的嘗試,但絕不是一種無謂的標新立異。當大多數教材都分析的國際分工、世界市場、貿易自由化、金融國際化、生產一體化和區(qū)域一體化等被納入微觀宏觀框架中后,學生的經濟學基礎會使他們對世界經濟的整體理解更為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