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人類學與公共政策的學術鏈接即是“政策人類學”(Anthropolog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on Policy-making [APAP]),在學科范式上是新政治人類學在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科學應用與政策實踐,是政治—行政互為一體不可分割的法治主義公共管理而非管治主義公共管理等思維觀念之闡發(fā);在研究范疇上與文化人類學(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特別與“英美”應用(公共)人類學(applied / public anthropology)之間既有內在聯(lián)系也有本質區(qū)別,是政治科學(公共管理學)、政策科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個學科交叉融合而非文化人類學或“英美”應用(公共)人類學長期以來“獨享”舊政治人類學等學術話語權的新型研究領域;在學術內涵上按照一般系統(tǒng)論原理探索“五性要素”(five characters of APAP)“內在問題導向性”(inner problem-oriented research)、“參與觀察性”(participation-observation for others)、“互為他者性”(otherness for both interviewer and interviewee)、“利益公共性”(publicity of interests)、“政策科學性”(scientificalness of policy-making)等內在整體性邏輯。放眼世界、縱覽古今,與政策人類學“五性要素”有著密切內在聯(lián)系的經(jīng)典文獻名篇佳作可謂是琳瑯滿目、浩如煙海,他們都不同程度各有側重地蘊含著“五性”若干要素,自覺不自覺地演繹著政策人類學“五性統(tǒng)一”的整體性邏輯,閃爍著“文化自覺”“寫文化”等文化人類學的思想火花,因此毫無疑問是當下政策人類學創(chuàng)新研究領域中深厚久遠豐富多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術淵源與智識結晶。本輯采擷一二,權作說明:一是本刊主編《政策人類學“五性統(tǒng)一”的文化整體觀》二是美國學者喬治?梅奧所著《工業(yè)文明的人類問題》;三是恩格斯所著《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四是美國學者詹姆斯?斯科特所著《國家的視角》;五是美國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所著《菊與刀》;六是本刊主編所著《政治嵌入與政治安排》。本輯由林尚立教授(教授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賜稿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