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建筑理論現代建筑與抽象

現代建筑與抽象

現代建筑與抽象

定 價:¥58.00

作 者: 張燕來
出版社: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建筑 建筑科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2190812 出版時間: 2016-06-01 包裝:
開本: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現代建筑與抽象》主要由以下內容構成。體系研究:以現代建筑作為一個整體的“面”展開研究,從現代建筑空間起源的代表性抽象原型人手剖析了現代建筑抽象性的發(fā)展脈絡,從現代建筑語言的角度分析了現代建筑抽象性基于繪畫性和哲學性的幾個特點,并結合大量建筑案例分別從建筑的表現性和建筑性兩個不同的角度對現代建筑抽象性的類型進行了剖析性體系研究。案例分析:以現當代建筑師為“點”,展開對特定建筑師的設計手法和建筑作品中的抽象性的研究。研究的建筑師既有現代建筑奠基人之一的密斯·凡·德·羅,還有新一代建筑師彼得·埃森曼和丹尼爾·里伯斯金。此外基于日本文化的抽象特征,著重研究了八位日本現當代建筑師,并對東西方建筑師的抽象性特征進行對比研究。教學應用:由于抽象問題在現代建筑中的發(fā)展是和現代建筑教育的發(fā)展同步的,因此《現代建筑與抽象》研究和分析了抽象問題在現代建筑教育體系中的發(fā)展以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介入方式和具體形式。

作者簡介

  張燕來,1975年4月出生于江蘇。本科及碩士就讀于廈門大學建筑系,2013年獲同濟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95年至今任教于廈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建筑系。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動因 1.現實背景——現代建筑的困惑 2.學術背景——國內外相關研究 3.研究動因——全球化的時代背景與建筑學的新動向 二、概念界定與研究范圍 1.概念界定 2.研究范圍 三、研究框架 第一章 現代建筑抽象性的緣起、演化和脈絡 1.1 緣起——關于抽象的理論生成 1.1.1 定義:何為建筑的抽象性? 1.1.2 歷史:從神智論到抽象性 1.1.3 理論:藝術與自然中的抽象 1.1.4 認識:抽象是現代主義的產物 1.2 演化——抽象與現代建筑 1.2 1概念的出場——抽象藝術對現代建筑的影響 1.2.2 表面的深度——現代繪畫的思維與現代建筑的抽象性 1.2.3 空間的表述——現代畫家與建筑師的殊途同歸 1.3 脈絡——從抽象原型走向流派 1.3.1 思想概念脈絡——現代建筑抽象性的起源、原型與派生 1.3.2 歷史流派脈絡——抽象在現代建筑中的發(fā)展 1.4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現代建筑抽象性的語言特質、類型和反思 2.1 現代建筑抽象性的語言特質 2.1.1 形態(tài)語言——同時性 2.1.2 視覺語言——視覺動力性 2.1.3 空間語言——透明性 2.1.4 現象學語言——還原性 2.2 現代建筑抽象性的類型 2.2.1 從表現性出發(fā)的抽象 2.2.2 從建筑性出發(fā)的抽象 2.2.3 場所抽象:環(huán)境和基地抽象 2.3 “現代建筑與抽象”的反思 2.3.1 “形而上”——從現代性到真實性 2.3.2 “形而下”——從手段到方法 2.3.3 現代建筑抽象性的不足與反思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現代建筑師與抽象 3.1 密斯·凡·德·羅——虛空的抽象 3.1.1 抽象的形式——“少就是多” 3.1.2 抽象的質料——“上帝就在細節(jié)之中” 3.1.3 虛空的抽象——有還是無? 3.2 彼得·艾森曼——從內在性抽象操作到外在性圖解空間 3.2.1 從自知性、自主性到抽象性 3.2.2 內在性的抽象操作 3.2.3 外在性的圖解空間 3.3 丹尼爾·里伯斯金——從“真實的抽象”到“空的抽象” 3.3.1 里伯斯金的建筑研究——“微顯微”的“真實的抽象” 3.3.2 里伯斯金的空間裝置——“三堂建筑課”的“抽象機器” 3.3.3 里伯斯金的建筑作品——“空的抽象” 3.4 日本現代建筑師與抽象 3.4.1 新陳代謝派:黑川紀章和磯崎新 3.4.2 一老一少:筱原一男和妹島和世 3.4.3 一冷一熱:安藤忠雄和伊東豐雄 3.4.4 70后新生代:藤本壯介和石上純也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抽象介入的建筑教學 4.1 現代建筑教育綜述 4.1.1 現代建筑教育的體系構成及其演變 4.1.2 中國建筑教育的歷史沿革及其核心 4.2 “抽象介入”在現代建筑教育中的發(fā)展與演變 4.2.1 現代建筑教育的啟蒙階段——從形式訓練到空間訓練 4.2.2 現代建筑教育的發(fā)展階段——從“九宮格”到空間操作 4.2.3 現代建筑教育的反思階段——教學成為研究,抽象作為工具 4.3 現代建筑教芋買踐中的”抽象介入”環(huán)幣 4.3.1 建筑基礎——抽象感知與空間體驗 4.3.2 建筑練習——抽象分析與抽象訓練 4.3.3 建筑創(chuàng)作——抽象思維引導下的概念設計和研究性設計 4.4 本章小結 結論——從“大象無形”到“縱橫有象” 附錄 “建筑與抽象”研討會紀實(譯文)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