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輔教師用書魯潔德育論著精要

魯潔德育論著精要

魯潔德育論著精要

定 價:¥38.00

作 者: 魯潔 夏劍 侯彩穎選編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教育學家經典論要叢書
標 簽: 教育經典名著 教育理論/教師用書 中小學教輔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3472627 出版時間: 2016-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214 字數:  

內容簡介

  叢書簡介“中國教育學家經典論要叢書”選取在教育學界享有卓著聲望的潘懋元、黃濟、瞿葆奎、顧明遠、魯潔五位專家的教育學論著精華,集結成書,以期為教育學研究者和一線教師深入學習這五位專家的基本觀點和主要思想提供便利。本書內容簡介《魯潔德育論述精要》集中反映了魯潔教授在德育原理研究上的思想。她對德育的認識突破了傳統(tǒng)的社會本位論,試圖從人的視角重新認識德育,把道德作為個體對美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為一種對社會引導和超越的力量。該書在批判教育中的無“人”狀況,批判當代道德教育對人的異化的基礎上,建構了有“人”的道德教育,揭示了道德教育的本質在于成就一個“人”,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在于引導生活的建構。并以此為基礎,建構了生活德育理論,將生活德育思想體現在新時期她主持編寫的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教材中。

作者簡介

暫缺《魯潔德育論著精要》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德育本質論 超越:德育之本質 道德教育:在超越中提升 物質主義:時代的頑癥 傳統(tǒng)教育發(fā)展模式的轉換 中國:走超越西方之路 孔子的道德教育觀 我國古代教育家關于教育在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的論述 關于“知”在道德品質形成中的作用 關于“行”在道德品質形成中的作用 關于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立志” 關于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內省” 德育過程是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影響的過程 德育過程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活動中接受影響的過程 德育過程是受教育者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 德育過程是學生內部道德環(huán)境形成的過程 從德育影響到德育效果的內在運行機制 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德育現代化 第二部分:德育功能論 不同的德育社會功能觀 不同的德育個體功能觀 德育功能觀的轉變 德育之政治功能 德育之文化維系功能 德育之文化變異性功能 德育之經濟功能 德育在不同經濟生活領域中的功能 市場經濟條件下德育的價值取向 德育之認知發(fā)展功能 德育之自然性功能 德育之個體享用性功能 個體享用性功能存在的根據 享用性功能對于個體道德發(fā)展的教育價值 第三部分:教育人學的批判與建構 “無人的教育”批判 “無人的教育”之思想根源 社會觀的轉型與教育中人的立場 教育的基點:現實的人 人性的兩重性與人的發(fā)展 失掉了一半的人性失掉了一半的教育 主觀世界改造作為一種實踐 主觀世界改造作為教育實踐的根據 教育:人之自我建構的實踐活動 知識與知識人的問題 塑造知識人的教育之反思 教育之適應與超越 病態(tài)適應的教育及其反思 教育:使人成為超越性的存在 社會歷史中的人之轉型 哲學觀念中的人之轉型 當代教育的主題:培養(yǎng)走進世界歷史中的人 第四部分:道德教育的時代境遇及其選擇 關于道德危機 道德危機與唯經濟主義 道德危機與唯科學主義 道德危機與極端個人主義 道德危機與現代化價值斷裂 當代教育的變異 當代道德教育的邊緣化 當代道德教育的外在化 當代道德教育的知識化 轉型期中國道德教育應加強自覺選擇 應自覺選擇以培育獨立人格為核心的道德教育 共在型獨立人格及其培育 學校道德教育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與超越 提高全球化中民族的文化自覺性 引導全球化中的個體消費主義文化反思 網絡社會中的世界性普遍交往 網絡社會使個人成為世界歷史性存在 網絡社會中教育的世界化 網絡社會中人的主體性發(fā)展機遇與威脅 網絡社會中的符號異化及其消除 網絡教學的積極效應 網絡教學中學習行為的變革 網絡教學中教師行為的變革 網絡教學中教學理念的變革 培養(yǎng)有理想的人 第五部分:人學視野下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追尋:從“成神”到“成人” 人的本質規(guī)定與成人的要義 生活論視域中的道德與成人之道 對功利主義教育的詰問 意義世界及其建構 回歸本真的教育 自我超越:人之生存本性 自我超越是對生活意義的超越 人之自我超越的人性基礎 教育:引導人之自我超越 凝練良心的道德教育 人是關系性的存在 人作為整體性的存在與整體主義的道德教育傳統(tǒng) 人作為單子式的存在與道德教育的現代范式 人作為共生性的存在與道德教育的當代轉型 當下我國道德教育模式的反思 關于“人對人的理解” 人對人的理解是個體品德形成的基礎 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當代道德教育走向 教育的兩重任務與兩種尺度 當代教育的外在化 通識教育的時代意義 怎樣理解人格陶冶 陶冶完美人格應加強大學通識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第六部分:生活德育的理論與實踐 生活:人之生命存在方式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在于引導生活的建構 生活論德育中的道德學習 關于“生活世界” 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據 生活視域中道德存在的整體性特征 生活視域中道德存在的實踐性特征 生活視域中道德存在的生成性特征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中道德觀的變革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中課程觀的變革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中學習觀的變革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回歸生活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的綜合化特質及其根據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中教科書的功能轉變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定位 德育課堂:意義的世界   附錄一后學弟子談魯潔教授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情懷(選編) 附錄二魯潔學術著作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