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區(qū)域規(guī)劃、城鄉(xiāng)規(guī)劃大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第二版)

大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第二版)

大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第二版)

定 價:¥59.00

作 者: 吳啟焰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城市規(guī)劃、城市設計 建筑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477996 出版時間: 2016-07-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 180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本專門論述大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著作。主要論述了大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研究及其進展,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特征、歷史演化,以及現代中國大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機制,居住分異的模式總結,最后以南京案例進行實證研究。

作者簡介

  吳啟焰 教授,男,白族,1971年11月生于云南云龍。中國主要從事城市社會地理學、城市與區(qū)域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中青年學者。1999年南京大學授博士學位。經2000、2001年兩次破格晉升為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教授,2002年離開昆明理工大學,赴云南大學籌建城市科學系并組建城市建設與管理學院。2008年從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社區(qū)與區(qū)域規(guī)劃系回國之后,2010年加盟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6年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聘為兼職教授。研究成果被Urban Studies,、Journal of Rural Studies,Applied Energy,Energy Policy等高影響SSCI與SCI檢索期刊和地理學報、城市規(guī)劃、地理研究、地理科學、人文地理等國內核心期刊刊載或轉載。獲云南省自然科學獎、省學科帶頭人、人文地理百篇優(yōu)秀論文獎、中國著名中青年地理學家等獎勵和稱號。

圖書目錄

再版自序 第一版序 第一章 緒論:新自由主義與中國城市 第一節(jié) 研究意義 一、具體研究和實踐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中外研究評述 一、社會空間統(tǒng)一體(socio—spatial dialectic)的研究 二、方法論 第三節(jié) 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的研究層次與方法 一、土地利用與建筑環(huán)境的空間分異 二、鄰里、社區(qū)組織的空間分異 三、社會階層分化 四、社會空間分異的動力機制研究 五、研究方法 上篇 理論研究 第二章 城市居住空間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社會空間統(tǒng)一體理論 一、社會空間統(tǒng)一體概念及理論 二、社會空間統(tǒng)一體理論與廣義政治經濟學分析對居住空間分異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城市社會空間的研究內容 一、經濟變革與城市重構 二、人口統(tǒng)計特征的變化 三、文化傳統(tǒng)的變化 四、社會分層與異化 第三章 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特征 第一節(jié) 城市社會及其空間的分異與極化 一、極化、隔離與分異 二、社會居住空間的分異 第二節(jié) 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一般性特征 一、分異度的描述與度量 二、居住空間的穩(wěn)定性 三、社會階層構成 四、社會流動性與居住遷移 五、中國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時空演化 第三節(jié) 居住空間分異及其結果的社會化過程 一、居住空間分異與社會分化的互動關系 二、居住空間分異的社會化結果 三、居住空間分異社會化的表現 第四章 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歷史演化 第一節(jié) 中國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發(fā)展 一、居住空間的含義 二、居住空間組織的歷史發(fā)展 三、主導中國城市居住空間分異歷史演化的動力 第二節(jié) 城市居住空間的形態(tài)分異與發(fā)展 一、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空間表現 二、居住空間分異表現的時空路徑變化 第五章 現代中國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機制分析 第一節(jié) 住房市場空間分異機制研究構架 一、廣義政治經濟分析理論的回顧與總結 二、住宅市場的分化 三、影響住宅市場分化的因素及其作用 第二節(jié) 家庭擇居行為的機制研究構架 一、對擇居過程的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批判 二、影響居住需求因素 三、影響遷移的因素 四、居住遷移與城市社會空間分異 第三節(jié) 居住空間分異機制的核心空間過程 一、生態(tài)競爭與政府調控混合作用過程 二、滲透演替過程 三、生活周期作用過程 第六章 城市居住分異的模式總結 第一節(jié) 城市居住空間分異模式 一、劃分城市居住空間類型的標準 二、動力結構類型 三、社會效果類型 第二節(jié) 居住分異模式的總結 一、前工業(yè)化城市 二、工業(yè)化城市 三、新興工業(yè)國家城市 第三節(jié) 城市居住空間分異模式的演化 一、傳統(tǒng)時代 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時代 三、社會主義準市場時期 下篇 實證分析 第七章 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的現狀特征 第一節(jié) 計量研究方法與結論 一、研究區(qū)域和調查對象 二、調查數據來源及分析 三、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計量分析 四、計量分析結果的判讀 第二節(jié) 城市居住空間分異格局 一、高級別墅區(qū)——權力階層 二、高檔高層公寓區(qū)——富有階層 三、中高檔多層公寓區(qū)——富裕階層 四、中檔多層住宅區(qū)——一般階層 五、廉價多層經濟住宅區(qū)——城市貧困階層居住區(qū) 六、棚戶區(qū)與多人聯租區(qū)——外來季節(jié)性貧困移民群體 第三節(jié) 南京市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特征 一、居住分異的結構性空間特征 二、居住分異的社會空間特征 第四節(jié) 典型區(qū)的案例分析 一、低級區(qū)——南湖居住區(qū) 二、中高檔住宅區(qū)——苜蓿園居住區(qū) 三、高級別墅區(qū)——帝豪別墅區(qū) 第八章 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的演變、展望與評價 第一節(jié) 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的歷史回顧 一、前民國政府時期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1912~1949年) 二、新中國計劃經濟時代(1949~1977年) 三、準市場經濟時代(1978年~) 第二節(jié) 南京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未來展望 一、影響居住空間分異的格局發(fā)展的因素 二、南京市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未來 第三節(jié) 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的評價 一、居住空間分異的歷史必然性和進步性 二、居住分異的局限性 第九章 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的動力分析及其運用 第一節(jié) 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的機制分析 一、社會主義改造期(1949~1952年) 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1953~1978年) 三、改革開放準市場經濟時期(1978年~) 第二節(jié) 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運用 一、社會空間和居住分異對土地估價的意義和影響 二、各種居住行為對公共設施的需求與期望 第十章 基于居委會尺度的南京居住空間分異研究 第一節(jié) 研究時代背景與理論進展 一、研究時代背景 二、理論進展回顧 第二節(jié) 南京內城空間普查數據與因子分析構架 一、數據特征 二、數據處理方法 第三節(jié) 影響南京市社會分區(qū)的因子 一、主導南京社會空間分化與居住分異的因子提取 二、居委會普查數據下的南京內城區(qū)社會空間分化與居住分異 第四節(jié) 南京內城區(qū)社會空間隔離的格局特征及其評述 一、南京內城區(qū)社會空間隔離的格局特征 二、研究結論與展望 第十一章 學區(qū)現象(jiaoyufication):教育驅動的居住分異現象 第一節(jié) 中國內城的學校與中產階層化現象 第二節(jié) 學區(qū)中產階層化現象的多重解讀 第三節(jié) 教育資源分配的轉型:從特權分配到學區(qū)劃分 第四節(jié) 南京案例的研究設計 第五節(jié) 南京內城學區(qū)社區(qū)的特征 第六節(jié) 學區(qū)的家庭、學區(qū)化策略以及社會空間置換 第七節(jié) 學區(qū)化的社會空間后果 第十二章 結論 第一節(jié) 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理論研究 一、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性質與研究對象 二、城市居住空間的空間特征與屬性 三、城市空間分異的主要研究內容 四、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類型和居住遷移與社會流動 五、主導當今中國城市居住空間分異演化的動力 六、主導中國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動力機制 七、城市居住空間分異模式類型與劃分 八、中國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發(fā)展趨勢與評價 第二節(jié) 實證研究的結論 一、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現狀 二、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特征 三、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的未來趨勢 四、后續(xù)研究的啟示 主要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