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源學是繼承中國古代史學傳統(tǒng),吸收近代科學方法,而誕生的一門具有中國史學研究特點的歷史文獻學分支學科。20世紀30年代陳垣開創(chuàng)這一學科以來,許多學者對其加以繼承發(fā)展,使之在20世紀史學發(fā)展過程中歷久彌新,在文獻考證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課題將首次全面揭示、系統(tǒng)總結史源學的理論體系、方法和義例,并將從研究目的、豐富內涵及系統(tǒng)法則等方面,明確其在歷史文獻學學科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論述史源學對文獻考證的程序有三:根尋來歷、辨析源流、判明是非。以往的研究多忽視第二環(huán)節(jié),其實只有辨析源流才能厘清史料間的“父子”、“兄弟”關系,達到陳垣“有一手材料,決不用第二手材料”的目的。 第三,分析史源學“追尋其史源,考正其訛誤”目標的多重含義,論述其判明史料優(yōu)劣真?zhèn)?、剪裁取舍材料、考證謬誤、彰揚嚴謹學風的多種功用。 第四,20世紀上半葉,歷史文獻研究眾彩紛呈,有的以文獻考辨為史學之根本,有的強調拓展史料范圍,有的重在文獻辨?zhèn)巍1菊n題將史源學放置于20世紀歷史文獻學學科發(fā)展進程中,闡明史源學的地位,及其對歷史文獻學、史料學等學科建設和發(fā)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