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經閣金文拓本》十八卷,為劉體智《小校經閣金石文字》之一種,輯錄了六千五百余件金文拓本,是近代著錄金文最為宏富的一部圖錄。本書所錄金文,乃劉氏三十年之所匯集,上自乾嘉舊拓,下至近代出土諸器,搜羅殆遍,最晚收錄至一九三三年安徽壽縣出土楚器。初擬印刷二百五十套,然因時局動蕩,于一九三五年印完一百八十套而息工,流傳至今,所覯尤罕。其所載拓本均是原大影印,且雖系石印,遇有筆畫過細及拓本過淡者,則用珂羅版,且部分拓本迄今未見他書著錄,故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學者屢稱焉。本書分四十類,三代器有鐘、句鑃、錞于、鼎、鬲、甗、卣、罍、壺、尊、觥、觚、觶、端、爵、角、斝、舉、彝、敦、簠、簋、盉、匜、盤、雜器、古兵等二十七類,計三千六百三十五件;秦器有權量,漢以下器有鼎、壺、鐙、度量衡、洗、鉤、雜器、兵、泉笵、符牌、鏡、造像等,計十三類,二千八百二十一件(據容庚統(tǒng)計)。每器皆有釋文。舊拓本有前人手自題跋者,悉附于后,以備參考。此為傳統(tǒng)金石學者所特注意,而近今著錄金文所闕如者,可值鏡鑒。由于本書搜羅豐富,品類繁多,年代跨度較長,所收各家拓本原器或有未嘗經眼者,難免鑒別未精,真?zhèn)螀㈦s。建國后,羅福頤曾作《小校經閣金文偽銘錄目》稿,列舉了其中偽銘及疑偽者,經羅氏子女整理,發(fā)表于《古文字研究》第十一輯。因系初稿,未及寫定,或亦有真器斷偽之失,今謹附錄于后,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