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45億年前的羅平,我們看到海洋里形態(tài)各異、小巧靈活的魚兒在來回穿梭,背鰭、臀鰭和尾鰭好似長長的飄帶的長奇鰭中華魚、外形近圓形的格蘭德拱魚、近似三角形的高背羅雄魚、體表幾乎無鱗的馬可波羅魚和意外裸魚……捕食小動物的混魚龍、原龍和兇狠的初龍生活在一起,巨型捕食者張氏幻龍時不時地會爬回岸邊……鱟、千足蟲、等足類都是我國首次發(fā)現的海生小動物。2500萬年后,關嶺地區(qū)的海洋也繁盛起來,因此我們又看到了不同的景象:長著兩排平坦牙齒的楯齒龍類、“海洋中的蜥蜴”——海龍、當今已知古老的龜等,來回游弋巡洋,捕捉魚類并咬碎帶殼的無脊椎動物;優(yōu)雅有長長根莖的海百合,把它們的須根和蔓枝固著在隨河流沖入大海中的浮木上,隨著海水微微搖曳。除此之外,在這兩片海洋中,大量繁殖的浮游微生物以及藻類是海洋中的“糧倉”,雙殼類、腕足類、頭足類等無脊椎動物也很繁盛,還有一些隨河水流入大海的植物。關嶺生物群被譽為世界罕見化石庫,是繼澄江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之后,在我國古生物調查研究中的又一重大發(fā)現。希望讀者可以通過這兩個生物群來一探那個遙遠的三疊紀神奇詭譎的生物世界,在三疊紀的世界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