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緒論 1
1.1研究的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意義 2
1.3.1 理論意義 2
1.3.2 現實意義 2
1.4 研究方法 2
2. 相關文獻綜述 4
2.1 理論基礎 4
2.1.1 教育三段論 4
2.1.2 高等學校的定位與分類 4
2.1.3 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分化 5
2.2 應用型人才相關研究綜述 5
2.2.1 應用型人才概念的綜述 5
2.2.2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綜述 6
2.2.3 研究的述評 7
3. 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9
3.1 高等教育的開端 9
3.2 高等教育初次發(fā)展 9
3.3 發(fā)展停滯時期 9
3.4 快速發(fā)展期 10
3.5 高等教育的高速發(fā)展期 10
4. 典型問題之一: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調查研究 12
4.1 前言 12
4.2 調查問卷結果說明 12
4.2.1 調查問卷的目的及特點 12
4.2.2 參加調查問卷人員情況 12
4.2.3 學生希望教師所具有素質的調查 14
4.2.4 多媒體教學的相關調查 14
4.2.5 教學中互動的調查 16
4.2.6 應用人才培養(yǎng)相關調查 19
4.2.7學校信息平臺支持教學問題的調查 20
4.3 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4.3.1 部分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學生知識碎片化 21
4.3.2 輔助教的功能完善,輔助學的功能有待加強 22
4.3.3 部分教師不重視教學,課件質量較差 22
4.3.4 互動教學不足,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22
4.3.5 信息技術平臺基礎設施完善,但利用率不高 22
4.4對策建議 23
4.4.1 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重視教學成績 23
4.4.2 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平臺 23
4.4.3 突出互動教學 24
4.4.4 重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27
4.4.5 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 27
4.4.6 優(yōu)化信息教學平臺的資源配置 28
5 典型問題之二:大學生情商問題的調查 29
引言 29
5.1 大學生情商與宿舍同學關系特征 29
5.1.1 情商及人際關系 29
5.1.2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界定 29
5.1.3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特征 30
5.2 調查問卷及調查對象概述 30
5.2.1 調查問卷的設計說明 30
5.2.2 調研對象概述 31
5.3 調查結果分析 31
5.3.1 調查學生的基本信息 31
5.3.2 宿舍同學的關系概況調查 34
5.3.3 宿舍同學矛盾原因調查分析 42
5.3.4 宿舍矛盾處理的方法調查 47
5.3.5 調查得到大學生宿舍同學關系存在的問題 49
5.4 對策建議 50
5.4.1 學生 50
5.4.2 老師 51
5.4.3 學校 52
6. 典型問題之三、畢業(yè)生相關調查研究 54
6.1 調查問卷設計的特點 54
6.2 調查問卷的發(fā)放及推廣 54
6.3 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55
6.3.1 參與調查者相關情況介紹 55
6.3.2 專業(yè)與工作關系相關的調查 56
6.3.3 大學中收獲 57
6.3.4 剛工作時欠缺 58
6.3.5 對畢業(yè)學校的調查 58
6.3.6 對實踐教學的調查 62
6.3.7 對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調查 63
6.3.8對大學四年生活感悟調查 65
6.4對策建議 67
6.4.1 學生多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 67
6.4.2 大學生在校期間業(yè)余兼職 67
6.4.3 爭取擔任學生干部 67
6.4.4 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68
6.4.5 及時與企業(yè)合作更新設備 68
6.4.5 擴大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覆蓋面 68
7. 典型問題之四:科研反哺教學的調查研究 69
7.1 研究背景與意義 69
7.2 研究對象的選擇 69
7.3 研究的設計 70
7.4 問卷的設計與發(fā)放 70
7.5 資料的統計與分析 72
7.5.1 樣本特征變量對于教學科研重視程度分析 81
7.5.2 樣本特征變量對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學中影響的分析 83
7.5.3 激勵制度對科研反哺教學的影響分析 85
7.5.4 教研的投入時間與將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學中影響分析 85
7.6 結論與建議 86
7.6.1 研究結論 86
7.6.2 政策建議 87
8. 國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相關經驗借鑒 89
8.1 德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相關經驗 89
8.1.1 緊密結合當地的經濟的發(fā)展設置專業(yè) 89
8.1.2 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視實踐 90
8.1.3 教師雙元制培養(yǎng) 90
8.2 澳大利亞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相關經驗 90
8.2.1 教學中注重能力培養(yǎng) 91
8.2.2 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視實踐運用 91
8.2.3 應用性標準離于學術性標準 92
8.3 美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相關經驗 92
8.3.1 專業(yè)設置有的放矢 93
8.3.2 重視本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93
8.3.3 允許設置個人專業(yè) 93
8.3.4 鼓勵學生參加校外活動和社團活動 93
8.4 英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相關經驗 94
8.4.1 行業(yè)協會參與課程的建設與認證 94
8.4.2 選擇提供多種方式選擇專業(yè) 95
8.4.3 本科生導師制 95
9.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96
9.1 建議 96
9.1.1 以學生為本實施各項改進 96
9.1.2 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96
9.1.3 培養(yǎng)學生的恒毅力 97
9.1.4 重視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 97
9.1.5 設置多學科交融的公選課 98
9.1.6 把實踐課程落到實處 98
9.1.7 與企業(yè)合作進行暑期實踐 98
9.1.8 與知名企業(yè)合作建立認證課程 99
9.1.9 對學生培養(yǎng)模式多樣,因人施教 99
9.1.10 本科生導師制度 99
9.1.11 高校教師要終身學習 100
9.1.12 構建良性教師激勵機制 100
9.2 未來研究的方向 100
9.2.1 個案的深入調查 101
9.2.2 用人單位用人才需求情況調查 101
參考文獻 102
附錄一、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調查研究 105
附錄二、學生情商問題的調查 109
附錄三、畢業(yè)生相關調查研究 113
附錄四、科研反哺教學的調查研究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