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的傳播過程中,翟氏編寫的《中國文學史》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它*次以文學史的形式,向英國讀者展現了中國文學的悠久發(fā)展過程中的概貌——雖然尚有欠缺與謬誤,但它無異向英國讀者指點與呈現了一個富于異國風味的文學長廊。這本著作1901年由倫敦的威廉?海涅曼公司出版,作者在序言中不無自豪地說:“在任何一種語言中,包括中文,這本著作是*早為中國文學寫史的嘗試?!睍凶g介諸如“詩經”、“楚辭”、“左傳”和“聊齋志異”、“西游記”、“金瓶梅”、“紅樓夢”等許多經典作品。翟理斯的《中國文學史》是19世紀以來英國譯介中國文學的*個杰出成果,翟理斯著手寫這部中國文學史時,已接替去世的威妥瑪擔任劍橋大學漢學講座教授,這是漢學的*榮譽。他寫這部文學史是多年以來學識積歸水到渠成的結晶。翟氏具備了比他同時代人更充分的寫中國文學史的歷史條件。翟理斯22歲到中國,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熟悉中國的語言文字和文化傳統(tǒng)。他熱愛中國文化,廣收博覽,在編寫中國文學史以前已編譯了《中國文學精華》詩歌、散文兩卷,編纂浩大的《華英字典》,著有多種漢學著作。這些都使他對中國幾千年文化及人物有了充分了解,開始認識到中國文學的歷史地位。其次,歐洲其他漢學家研究成果也為翟氏鋪下了道路。第三,對于文學史的撰寫,更重要的還需有“史”的意識和“總體概念”,這一點翟氏是非常自覺的。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翟氏對中國文學所做的總體描述,同時也是立足于西方文化傳統(tǒng)的背景,運用西方學術觀念,對中國文學進行建構。